语言运用之衔接连贯专题训练(一)
一、阅读填空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继繁荣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B.在这之后的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C.在这之后的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
D.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之后的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繁荣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多数人小时候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往往只有看相册的时候才能回忆,至于三岁前的记忆、①。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三岁前的记忆?原来,三岁以前的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主要负责记忆的海马区存储能力有限,人的经历在脑海里逐渐被新的经历所取代。另外,语言和逻辑对大脑储存记忆也至关重要,可三岁前的孩子大部分连话都说不清楚,②,所以也就很难刺激到大脑被储存下来。其实,在三岁之前也不是完全没有记忆,只是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被深深隐藏甚至破坏了。世事无绝对,如果三岁之前,经历过令人非常恐惧的事情,③。
三、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
地球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荒野所剩无几,自然,①,而其中的可可西里不仅有藏羚羊,还有百禽千兽和各种各样的植被,堪称中国最伟大的荒野。横跨青海、西藏、新疆,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来的可可西里,在三亿年前还是一片海洋,之后的板块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的地体拼贴成陆地。约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飞速相撞,②。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等诸多的山脉、山峰也在其周边或中间隆升、崛起。于是青藏高原上峰岭纵横,盆地相间,一片极为广袤的荒野——③。
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不同于英文、法文等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语素文字。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独立运用时是词,不独立运用时是构词成分。汉语中,例如“我回家吃饭”这句话中的五个汉字就是五个语素。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一个语素由两个或多个汉字构成,例如“葡萄”“苜蓿”“琵琶”“乒乓”“牡丹”等都是双音节语素,“喜马拉雅”“奥林匹克”“白兰地”“噼里啪啦”“渐浙沥沥”等都是多音节语素,都只是一个音节,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语素。
参考答案:
一、C(“在这之后的多年”中的“这”指代“良渚文明”,应在最前面,排除A项、D项;“区域文明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与后文“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衔接紧密。因此应在最后面,排除B项。)提醒:不是主语一致,就是首尾顶针。重在照应。
二、①则是完全想不起来②更谈不上逻辑③或许会被大脑记录并保存
三、①中国的荒野更是寥寥②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③可可西里诞生了
详解:先通读文段,确定一类词“荒原”;然后分层次,概括层意,感知上下文;划线句子不外乎三种结构上的作用:总领下文,小结上文,承上启下。
①中国的荒野更是寥寥答案由下文的“可可西里”及“中国最伟大的荒原”可推知,考察了上下文的语感能力及一定的地理知识。
②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答案由下文“于是青藏高原上峰岭纵横”可推知,“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等诸多的山脉、山峰也在其周边或中间隆升、崛起”中的“其”指的是青藏高原。
四、①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②汉字和语素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语素大多由一个汉字构成③这些词中的每个字
详解:1.速读文段,找出关键词;2.再读,概括层意;3.根据上下句特点,速成答案。(所填句子,大都有总结上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作用。)
说明:本次内容由大海边搜集整理,转自大海边看语文。转载请保留此说明。
相关链接:
文言断句训练(一)
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一)
文言文分析题训练(一)
文言文翻译训练(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