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仔细留意过,在一些古建筑房屋的屋脊上,常常塑有一组走兽,其形态各异,颇为壮观,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又有什么样的寓意呢?
其实这组走兽名为仙人走兽,简称走兽,因其在队列中统一采用蹲坐的姿态,所以又名蹲兽,是我国古代的宫殿建筑的屋脊上的脊兽,它主要由仙人和走兽两部分组成。通常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骑着凤凰的仙人,也叫“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这些小兽,最后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兽头,称为“垂兽”,又称角兽,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这种在屋脊上安置的走兽的排列顺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越靠前地位越高,其数量也和宫殿的等级相关联,最高级别的为10个,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殿角的屋脊上就有这样一组走兽,据目前的资料显示,只有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这一组走兽是最完整的,其余的殿堂的走兽数量都相应减少了,只留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走兽雕像。故宫午门、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上的走兽就都只有9个,去掉了行什,而坤宁宫有七个,东西六宫有五个,去掉的走兽都是从后往前依次取消的。这种仙人走兽是有一定的历史的,它最早出现在汉朝的陪葬品中,刚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和使用规定,在清朝时期才有了官方标准。
据说骑凤仙人又叫真人或冥王,他是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的化身,齐闵王当时和燕将乐毅大战惨败,在逃亡途中被一条大河阻断了去路,危急关头一只凤凰飞来,齐闵王便骑上了凤凰渡过危机,后来将这一形象铸在屋檐上取其逢凶化吉之意。
在这些走兽中,龙有眺望之能;凤寓意贤德,预示天下太平,幸福美满,是祥瑞之兆;狮子在佛教中是护法王,象征威严;天马追风逐日,象征忠诚;海马翻江倒海,寓意勇敢;狻猊形如雄狮,象征凶猛;狎鱼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獬豸能辨曲直,有神羊之称,代表着勇猛、公正;斗牛能除祸灭灾,是吉祥物;行什背有双翼,以金刚杵为降魔武器,因其造型很像传说中的雷震子,所以取其防雷之意。
在屋脊上安置这些走兽,不仅可以使房屋建筑更加美观、威严,也寓意着消灾避祸、吉祥如意,起着威慑妖魔、清除灾祸作用。而且它还有一个实用功能,因为屋檐都有一定的倾斜度,为了固定瓦片,所以就需要用铁钉加固,为了掩盖铁钉加固的痕迹,同样也为了避免铁钉淋雨生锈,这些走兽便就派上了用场。
(全文完)
更多历史文章,请白癜风的预防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