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26157.html
为什么我们能记住五六岁时的事情,而最近的事情我们反而记不住呢?
这要从人类的大脑的记忆机制来解释,在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是颞叶、海马体和间脑。颞叶属于大脑新皮层,颞叶记忆位于记忆阶层的浅层,比较容易遗忘;海马体属于大脑旧皮层,海马记忆位于记忆阶层的深层,记得比较牢固;间脑属于脑干,间脑记忆是更深层的记忆。
1.人脑不同于计算机,无法通过增加存储器来扩容。因此,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脑如同法官一般,会对信息下达“价值判决”。只有被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
2.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怎么都记不住”是极其理所当然的。即使忘记了好不容易才记住的信息,我们也完全没必要耿耿于怀,因为不是只有我们自己的脑特别容易忘记,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3.要想让海马体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的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海马体会产生一种“如此锲而不舍地传送来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错觉,进而允许信息通过“关卡”,进入大脑皮质。
4.不仅是考试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在一天内向脑输入大量新知识。学习的重点原本就应该放在“复习”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毫无压力地记住自己所能记住的内容,才是符合记忆性质的学习方法。
5.海马体是对进入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审查的工厂。信息的种类不同,能停留在这家工厂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大概只有1个月左右。海马体会在1个月内分类整理这些信息,判定哪些是应该进入大脑皮质的必要信息。
6.结合海马体的性质,我建议大家按照如下计划展开复习。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以上计划将复习分为4次,每次复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整个计划在约两个月内完成。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并允许它们进入大脑皮质。
7.复习时需要注意的第三点,是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人脑的模式是“输出依赖型”。站在海马体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得出这种判断:“这个信息竟然会被如此频繁地调用,看来必须要记住它才行。”所以,相对于填鸭式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效率更高。
8.LTP是大脑的“记忆之源”,记忆的形成与LTP密切相关。如果海马体处于容易产生LTP的状态,那么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LTP是神经元反复受到刺激后才产生的现象。反复刺激海马体的神经元,即“复习”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用颞叶记忆回路来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并不会提高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海马记忆回路,学习起来就会相当轻松。一旦开启了海马记忆,记忆什么事情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海马记忆呢?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从外部摄人的信息会先在颞叶中进行分类、保存,而一些重要的信息则会被传送到海马体,在海马体内进行整理和保存,1个月左右后被返还到颞叶。在这期间,如果反复不停传送这一信息,该信息就会被海马体深刻铭记,这种反复传送的速度越快,海马体内建立的信息回路就越巩固。
人类一大脑皮层中有亿个脑细胞、包含小脑在内的整个大脑共有亿个脑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脑细胞会逐渐减少。人从出生到70岁的时候,脑的重量会减轻50%左右。但是,英国的心理学者埃莉诺经过实验发现,人脑某个部位的神经细胞会增加,这个部位就是海马体。
海马体的神经细胞受到外界的刺激后会长出突触,突触通过神经纤维与其他脑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神经网络,并随着网络的扩展打开信息回路。这就是海马体神经细胞生长的方式。
对大脑中的海马体施以记忆时,海马体中的突触会变得十分活跃,加工信息的时间就会变长,储存信息、的时间也会变长,人就更容易记住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即LTP(longTermPotentiation)。LTP是年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波利斯和勒蒙发现的。
简单来说,所谓LTP就是海马体的突触进行记忆的现象。具体地讲就是,当某种强烈刺激到来的时候,之前几乎没有活动的突触会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在此之后,这些活跃起来的突触会一直保持这种活跃的状态。我们可以把缓慢的、少量的信息看做一般的刺激,这种刺激无法提高突触的传送效率,也就说无法让海马体产生LTP,但是、当我们高速、大量地输人信息时,就相当于对海马体进行了高频率刺激,这样突触的传送效率就会提高。
所以,培养海马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高速、大量地输人信息。历史上许多天才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
发现了特洛伊遗址的德国考古学家舍里曼是一位语言天才,他从24岁时开始,就边工作边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学习外语,他的学习方法是“大量输入”和背诵。利用这种方法,舍里曼先掌握了英语,接着是法语、荷兰语,之后他又用半年的时间掌握了俄语,还掌握了瑞典语、波兰语、拉丁、阿拉伯语等。他的事例充分说明,大量、高速地输人信息是一种卓越的学习方法。
图片来源:Pixabay
当你在影视剧或综艺节目中,看到一些记忆天才的惊人表现,你或许会惊讶,甚至半信半疑。但他们惊人的记忆能力,不仅来源于天赋,还因为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近期,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的研究发现,位置记忆术(也称作记忆宫殿)的确能提升长期记忆力,并且能彻底改变大脑的记忆模式。
在各种天才或侦探主题的影视剧中,主角的标配能力之一便是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例如能记住整个城市的地图,或在记忆里进行信息搜索,寻找只有一面之缘的面孔。虽然这些影视剧是为了制造戏剧性,但在现实中这种惊人的记忆力或许并非罕见。
年,托尼·博赞和雷德蒙·基恩联合创办了世界记忆锦标赛(WorldMemoryChampionships)。这项赛事已经成为代表记忆技术最高水平的赛事,它共包括10个记忆项目,要求在选手在固定时间内记忆数字、图像和扑克牌等。而这些记忆大师之所以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不仅天生脑力较强(大脑神经冲动传导以及各脑区之间的协同能力更强),他们也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记忆方法加以训练。
托尼·博赞(左)和雷德蒙·基恩(右)。图片来源:世界记忆锦标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