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桂花的缘分黄庭坚悟禅吾无隐乎尔,竟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302651531321&wfr=spider&for=pc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清香扑鼻却又样貌不起眼的桂花,是中秋月的又一象征,再没有其它节日,能像中秋一样,和一种花卉牵扯得这么深了。

八月桂花遍地香,独占三秋压众芳。古人老早就把桂花当作这个月份的“霸王花”了。

八月又被叫作桂月、桂秋,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恰巧遇上八月十五,也是赏月的最佳期,于是这对cp便一直永流传了。

人们毫不吝啬地将一切美好的词以“桂”字称呼。明代汤显祖把人的好儿孙称之为“桂子兰孙”;明清时期三年一度的秋闱放榜时,正值桂花香飘万里,于是称之“桂榜”,考上了状元叫“蟾宫折桂”;当然,月宫也被称之为“桂宫”……

桂花给诗人们带来了许多灵感,人们也在不断完善嫦娥的故事中,将一棵桂树安植在了月宫。相传月宫中有一棵神树,吴刚怎么砍也砍不倒,这就是桂树。

当年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的时候,写了忆江南三首,其中第二首这样写到: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说自己最喜爱怀念杭州,但在写它的时候却没有从俯瞰的大角度来整体勾勒这座城市,也没有从他最爱的杭州之春写起,反而从月中赏桂说起。

山寺月中寻桂子,这里说的是西湖边的灵隐寺,这座寺里有不少桂花树,据说那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

每到八月中秋,寺里的桂花香得声势浩大,白居易曾在中秋时节待在这里赏月赏花,还曾得到过桂树种子,想必当时的体验让白居易十分难忘,不然他也不会独独写起“山寺月中寻桂子”一句了。

名列“苏门四学士”之首的大文学家黄庭坚,曾在参禅悟道时和桂花有过一点小渊源。

黄庭坚游历到黄龙山时,与高僧祖心禅师论道。禅师以《论语》发问,问他“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怎么解释。

黄庭坚是个地道的读书人,这句话他自然很熟悉,这是弟子们以为孔子教学时有所保留,所以向孔子提出疑问,孔子则回答说他并没有什么隐藏的,一直都在尽心教授。

黄庭坚当时便根据这个故事讲出了许多道理来,但祖心禅师却一直摇头,两人争执不下,搞得黄庭坚都要动怒了,以为是祖心禅师在刻意刁难他。

此时,禅房中飘来了桂花的香气,祖心禅师这才开口问黄庭坚:“闻到桂花香了吗?”

待黄庭坚点头后,祖心禅师才点明:“你闻到的桂花有隐蔽之处吗?这就是‘吾无隐乎尔’的禅意。”

黄庭坚豁然,他和禅师并未亲眼看见桂花,但却闻到了花香,既不用亲眼见花开就能知道花开满枝头,也能知道秋天已到。这就正如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其意不在言传或身教,而在其真心。

一阵桂花香,不仅能引人入胜,还能悟出禅理,作用可真是大得很啊。

“自有秋香三万斛,何人更向月中看”,桂花以香气取胜,古时关于它的故事很多,都会重点突出它的清香,但清代的志怪小说《谐铎》中却有这么一则故事,把桂树取名为“臭桂”。

书中讲到,祁门县有一株桂树,虽然能开花,但却一点香气也没有,当地人都叫它臭桂。一天晚上有个道士和老翁在树下赏月,道士说明桂花来历,表示它是“此蟾宫第七株也。”

老翁不解,月宫中桂花不是应该更香吗,怎么一点味也没有。道士说是因为八百年前,广寒宫重新装修,这棵树在被移走的时候不小心被罡风吹到尘世了,被钱神捡到了,之后就突然没了花香。

为何呢?这是因为钱神一身铜臭,桂花不想自己的香气和它同流合污,所以自己关闭了香气。

虽然是个奇奇怪怪的故事,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桂花的看法,即将其看作是崇高、贞洁和吉祥的象征,月中桂树就如高洁的月色一样,不肯流于世俗,永远是那么的清雅坚贞。

其实在古代,桂花还有一个名字,叫木犀,这种叫法是根据它的树木纹理来取的。因其内里有两条纵向纹理,和古玉器圭相似,木质纹理又如犀角,所以因此得名“木犀”,也写作“木樨”。直到现在,桂花的中文正式名,还是叫做木犀。

八月十五,是中秋团圆之时,也是桂花香飘万里之际,人们将馥郁的桂花与中秋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成就,一起承载着世间的美好祈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1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