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不了解脑的机制去学习,相当于不知道体育运动的规则就去埋头苦练,注定事倍功半;而理解运动的规则后再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则能提高效率,早日进步!”这句话来自《考试脑科学》的前言。
而本书的作者则是日本东京大学的药博士和脑科学研究者池谷裕二,看头衔就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依据。
在听完樊登老师讲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忍不住把这本书买了下来,再读了一遍,现在则是把重点内容写下来分享给各位读者。在帮助到各位读者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这些知识点的巩固。事不宜迟,马上呈现书中高效记忆的精华内容。
始
人脑中存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大脑皮质负责长期记忆,而海马体负责判断信息是必要信息,还是非必要信息。
那么海马体判断的依据是这信息是否与生存有关。比如你碰了一下热水壶,烫着自己手了,海马体就会感觉这东西伤害到身体了,得记起来,下次再也不会碰烧开的热水壶了。而普通的知识,海马体会认为这知识与生存无关,不重要,就会遗忘。要想记牢则需要反复多记几遍,海马体就会认为这知识是不是很重要呀,不然怎么老出现,就把它记住了。
结合海马体的性质,作者建议大家按照如下计划展开复习。
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
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
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
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一共复习4次,约2个月时间,海马体会将信息判定为重要信息,并允许它们进入大脑皮质。
以上是从海马体的性质来产生LTP。
什么是LTP呢?反复刺激海马体,海马体就能产生长时程增强作用(long-ternpotentiation),简称LTP。
法
接下来,我们将从身体环境的角度来刺激海马体,使之产生LTP。
有哪些方法呢?
1.保持好奇心,让我们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能使我们学习效率翻倍。
2.当我们的内心处在快乐的状态,或者感动的时候,会使我们记忆更深刻。比如听莫扎特的欢乐音乐,或者听其他比较舒缓的纯音乐也行;再比如看到一个很感人的历史故事,我们也会印象深刻。
3.狮子记忆法。饥饿的时候,走动的时候,寒冷的时候,身体会产生θ波,使海马体产生LTP。
巧
其他记忆技巧:
分散学习和突击学习,哪种效果更好呢?
分散学习,就是将一模块的知识,分几天或几个时段学习。突击学习就是集中一个时间段,一口气学完,就好像大学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的那种状态。
实验表明,两组学生学完后,进行考试,两组学生的成绩差不多。但隔一段时间后再考一次,虽然两组学生的成绩随着记忆衰减,都会有所下降,但分散学习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突击学习的成绩。
睡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睡眠期间,大脑会对近期学过的知识和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整理。梦境其实是对经历的重新排列组合,然后回放。
科学家做了一个对照实验,两组学生,一组学习后马上考试,另一组学习后,让学生回去睡一觉,第2天再考试,结果第二天考试的成绩会比学完立即考的成绩稍好一些。因为睡眠会整理和巩固记忆,所以睡前是记忆的黄金期。背诵的内容适合放在午睡前和晚上睡前的2个小时。需要动脑的内容,则适合放在精神充沛的早上和午睡后的下午。
模糊的大脑
大脑是一个模糊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需要循序渐进,这最符合大脑的学习机制。因此,面对学习失败,考试失败,我们应该对自己更宽容一些,更勇敢一些,并保持毫不气馁的积极态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
行动兴奋
我们常说,虽然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却怎么都提不起干劲来。干劲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我们学习行为的出发点。
那干劲从哪来的呢?其实干劲是由人脑中的伏隔核等部位产生的。
那么干劲是怎么来的呢?科学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答案竟然是只要我们开始干,先刺激了伏隔核,它就会兴奋起来。科学家称之为行动兴奋。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干劲的时候,只要开始干,十分钟之后,干劲就会越来越强。就好像大扫除一样,一开始很不情愿,但是只要开始打扫,趁着这股劲头,最后肯定能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联想学习法
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好把知识点与我们的小镇各个地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小镇,乃至知识大城市。这样的联想记忆会使记忆更牢固,同时便于检索。
用输出的方式学习
相对输入方式,复习一遍,大脑更喜欢输出方式,考一遍,或者讲一遍给别人听,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融汇贯通,记得更牢,讲得更清。
学习要多调用我们的感官器官
比如我们看了一遍书,记忆不会太牢靠,我们可以尝试将重点内容用手写下来,用嘴巴说出来,用耳朵听进去,从而调动我们的视觉,触觉和听觉,使之记忆更深刻。
记忆3兄弟,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来改变学习方法
记忆3兄弟指:方法记忆,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
方法记忆,比如走路,当小时候学会以后,就能再也不会忘记,类似的还有骑车,游泳等等。
知识记忆,最容易忘记。
经验记忆,亲身经历了一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更容易想起来。
小孩在4岁之前,经验记忆能力较弱,所以我们都记不住4岁之前的事。4岁之前的小孩会侧重方法记忆,比如学爬,学走路,学发声等。
从4岁到14岁,小孩的知识记忆能力处于最佳的黄金时期,记东西和背东西都超快。那时候学过的字词,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认得。
在14岁之后,我们的知识记忆能力有所下降,进而注重经验记忆和方法记忆。这里说的方法记忆侧重逻辑推理和归纳方法的巧劲。比如数学和物理,公式不多,但不同的题型千变万化,需要掌握的是方法和思路。
知识迁移
把一门学科吃透,掌握其方法论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一方法论学习其他学科,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这叫做知识迁移。难怪我们会遇到一些学霸,不单一科厉害,而是每一科都那么厉害。原来他们运用了知识迁移的技能。
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本书的重点内容:
专业名词:
大脑皮质:负责储存长期记忆。
海马体:负责判断是否存为长期记忆。
LTP:长时程增强作用。当海马体产生LTP时,记忆会变得深刻,持久。
伏隔核:产生做事的动力。
增强记忆的方法:
1.按规律反复复习。
2.保持好奇心。
3.运用情绪,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或感动式学习。
4.狮子学习法:饥饿、走动或寒冷的时候学习。
5.分散时段学习。
6.睡前适合学习记忆性强的知识。
7.开始学习就能产生学习动力。
8.联想学习法。
9.用输出式学习,考试或向别人讲述。
10.调用多感官器官,用眼看,用手写,用嘴说,用耳听。
11.记忆3兄弟,根据不同阶段侧重不同记忆方法。
12.知识迁移。掌握一门学科方法论后,运用于其他学科高效学习。
高效记忆的方法很多,用好一种或多种,都将让我们成长飞速,赶紧用起来吧!
你的点赞是我写作的动力(^?^)
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