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明清官服

北京青春痘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

明清官服

共计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礼,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核心,在历代的统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国家的有利武器。明太祖朱元璋曾说过“古昔帝王之制,天下必定礼制,以辨等威,明贵贱”。可见其作为一国之君,深知“礼”在统治国家中的巨大作用。

官服,作为封建国家等级制度直接外化的标志,更是对“礼”这一概念最直接的呈现。

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至明代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不论在服饰内容、等级标志、工艺选材,还是在实用性方面,都超过了历代官服,称得上是汉官服饰系统的集成与总结。

明代的整个官服体系是朱元璋倾心打造的重要制度之一,其装饰制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更体现着明王朝的统治理念。

明代官服最为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排斥胡服,恢复传统。按照汉族传统习俗和礼制,“斟酌先王之典”,上采周汉,下用唐宋的古制,在“洗污染之习”“复中国之旧”的原则下,制订了明代的服饰制度。

第二,突出皇权,扩大皇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每个朝代的君臣在服饰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和界线,相比之下,明代服饰的区别最为严格。

第三,以儒家思想为基准,进一步强化品官服饰之间的等序界限。在官服当中,充分挖掘、利用各代官员等序在服饰上的标志,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品级官阶之间的差异,达到使人见服而能知官、识饰而能知品的效果。

明代,凡常朝视事(皇帝每天早上召集大家开的例会)需穿常服。洪武三年(年)所订常服制度内容,主要由乌纱帽、团领衫、束带等组成。

常服官员像

从洪武二十四年开始,明代服饰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年修改的常服制度中,加入的重要一项,就是在官服团领衫的前胸后背处加饰了补子(所谓“补子”就是一块三四十厘米见方的织物,上面按需求织绣有不同的动物形象,缀于文武官员的团领衫上,以此达到区分官员等级的作用。补服的出现普及是明代服饰的一个新创)。

补服的实际作用不仅丰富了明代官服的内容,而且在昭明官员等级的同时,还首次将文武官员的身份用系列规范的标志形式表现出来,结束了历代文官武官上朝同级、同品、同服饰令人难以分辨文武的传统模式。

明代规定官员常服补子内容:公、侯等用麒麟、白泽,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

文官补案

武官补案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鶒(xīchì古书上指像鸳鸯一样的一种水鸟),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xièzhì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电视剧中海瑞刚上任知县穿的七品知县的官服,官服补子为?鶒

明代一品文官补子

六品鹭鸶补子之一

六品鹭鸶补子之二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xióngpí),六品、七品彪(民间传说,彪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和虎原有血缘关系,但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电视剧中胡宗宪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时所穿官服补子为狮子

明武二品彩绣狮子补

明早期獬豸背补(獬豸明辨是非,着此类补子图案的官员相当于法官)

明给事中獬豸补

明后宫妃子服饰用补子

另外,明代常服等级标志除补子外,还在束带上有所区分,除一品官员束带用玉之外,其他文武官员常服等级差别标志可参考下表:

此外,内使和宫眷内臣们也穿补服,这部分人的补子多以各种花卉和时令内容为补案。如“五月初一日,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

继明朝之后的清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统治者在北方后金文化和汉族文化共同的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服饰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使之执行了下来,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最后一笔。

褂,本是满族人的一种传统民族服装,比袍短些。其具体形制为圆领,对襟,两袖宽窄适中,平袖口,两襟一般以扣襻相连。在穿服方式上,褂与宋明的衫袄等恰好相反,它不是穿在袍服的里面,而是直接穿在外面。

随着满族入主中原后文化的融合,清代的“褂”在原有基础上广泛吸纳了明朝汉族的服饰特点,体现了清朝初期统治者对明朝统治阶层服饰礼仪的肯定态度。褂根据不同的形式和使用对象可分为龙褂、常服褂、行褂、黄马褂和补褂等等。

龙褂一般是皇子穿的衣服;常服褂可以简单理解为官员平时穿的休闲装;行褂也叫马褂,是官员出行时所穿的衣服;黄马褂除了颜色外,其他形制和马褂相同,黄马褂一般由皇帝赐予,是一种极高荣誉的象征。

这里我们重点要说的是补褂。

补褂,又称“补服”,是清代官员用以区分等级品位的官服之一,也是清代官服系列中直接承袭明代官服形式的服饰之一。

清代的补褂规定穿在袍服之外,其式样为圆领,长袖,对襟,平袖口,两襟用帛扣相对纽襻,当胸和后背为补子图案,其中前胸之补案由左右襟合成。

补褂的前后、左右开有四衩,补子图案内容亦与明代相差不多,即文官用飞禽,武官用猛兽。

清皇帝皇后圆形补子服饰

清代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族穿用的补子不用明代的方形补子,而改用圆形补子;补子上所施用的图案也不同于一般文武官员所用的飞禽猛兽,而是团蟒。镇国公、辅国公、驸马、公、侯、伯等贵族的补子图案虽也可以用团蟒,但补子的形状却只能与一般朝廷品官一样用方形补子。自亲王至文武九品官员的补服均有严格规定。补服颜色不分高低贵贱,均用石青色。

补子图案自上而下依次为:亲王补服为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圆补为正龙图案,另外在补服的两肩处饰有龙纹;郡王补服为前后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团;贝勒补子图案为前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补子为四爪行蟒各一团;自镇国公以下,至辅国公、驸马、公、侯、伯的补子图案均相同,都用方形补子,图案则俱用五爪正蟒;

镇国将军以下品官补子大体如同明代品官补子制度,如文官一品用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鶒,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鹊;

武官补子图案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三品用豹,四品用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八品用犀,九品用海马;

文官一品鹤

武一品麒麟

文二品锦鸡

武二品狮

文三品孔雀

武三品豹

文四品雁

武四品虎

文五品白鹇

武五品熊

文六品鹭鸶

武六品彪

文七品?鶒

武七品、八品犀

八品鹌鹑

武七品、八品犀

文九品练鹊

武九品海马

獬豸补子

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史等执法官员的补服补子仍然采用传统的獬豸图案为饰。

穿补服的官员

至清代,以官服为主的一系列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服饰形态,已经在功能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们和历朝历代的服饰一样,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五千年中国服饰历史表明,服饰的发展从未停留在某一历史层面上而裹步不前,它伴随着历史的步伐与其他文化一样,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地产生着美。

李泽厚先生曾把中国文化艺术行进的历史形容为“美的历程”,那么,中国服饰艺术也必然是这“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节选自

赵连赏著《中国古代服饰图典》

云南人民出版社年版

文字编辑:李爽益珲

图文编排:益珲

图片来源:本书、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qh/7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