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儿恐惧期与笼内训练,压力与海马区记忆

刘文斌中科白癜风医院出诊时间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04/4572208.html

作者:JoesonHsu(Polo拔)

圖:適當的活動以心智活動為主,肢體活動適量。

前幾天在PanSci泛科學讀到了這篇「童年創傷經驗與海馬迴萎縮的關聯性」,內文提到在壓力情境下,大腦會促使腎上腺,分泌一種名為皮質酮(corticosterone)的物質。從大鼠的研究發現,這一種物質會抑制海馬迴當中,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表現,進而影響學習與記憶。如果在發展的關鍵期有壓力,更容易影響海馬迴分泌BDNF的能力,甚至會影響至成年之後分泌BDNF的能力降低。(實驗中只將幼年大鼠離開媽媽24小時,就有長足一生的影響)

另外閱讀了一篇文章Dr.GailGross的「壓力對海馬迴的影響」(EffectsofStressontheHippocampus)有說明(以下文字為部份摘要):

海馬迴是主要負責學習、記憶的器官,將前額葉皮質的短期記憶區轉至長期記憶區儲存,我們學習的、看的、做的、以及了解的、經歷的每件事,都需要依靠海馬迴正確的運作,持續的記憶需要非常大的腦活動量。大腦中這些龐大的神經系統-新的神經元及與其他神經元的連結-都從海馬迴開始。

海馬迴特別容易受到情緒憂慮(distress)所引起的可體松(cortisol,又名腎上腺皮質素、糖皮質素)的影響而受損。當身體遇到持續性的壓力,cortisol會影響由海馬迴去增加或減少的神經元的頻率,這對學習會是很巨大的衝擊。當神經元被Cortisol攻擊,海馬迴就會因此而縮小體積。而且長期慢性壓力的毀滅性就如同極大的壓力一樣。

雖然目前尚未有針對狗兒研究的「發展的關鍵期」,但或許可以由狗兒的恐懼期來討論。

幼犬第一個恐懼期在狗兒8週大左右開始發展,為期約1-2週,在這之前幼犬應該與狗媽媽在一起,因為分開或環境變化都可能造成幼犬極大的不安全感及壓力。吐蕊阿嬤建議,如果想帶一隻幼犬回家至少要在10週大之後。(如果帶了小於9週的狗兒回家,應有人隨時照顧、給予足夠的陪伴與安全感)

第二個恐懼期在大約4.5個月左右開始,也是為期1-2週,這段時間內不應該帶狗兒去刺激大的環境,或是上任何幼犬課程;除非必要,也應該避免預防針注射、結紮、或任何可能會造成狗兒恐懼的活動,如與青少年犬互動(可能遭到罷凌)或美容(尤其是忽略狗兒反應的美容師)。

第三個恐懼期約在9個月開始,為期約1週,也應該避免刺激過大的環境或結紮等。

第四個恐懼期在13~14個月隨著青春期一起開始,為期也是1週左右。

恐懼期可能會有的反應是對原本沒有特別反應的人、事、物、聲音等突然有過度反應的情況,也許會吠叫或是害怕逃跑,而我們要做的是將狗兒帶離刺激過大的環境,而且自己也不要過度反應,平靜的等待恐懼期渡過就好。因為恐懼期容易產生壓力,所以為了避免造成上述生理的永久影響,這段期間內更需要多注意狗兒的情緒反應,過多的要求或訓練都可能產生太多壓力,當然恐懼及壓力的來源更不應該來自於自己。

另一方面,現今社會常見容易產生壓力的狗兒也許都跟幼年的成長環境有關,不良商人的劣質環境,急著想出售幼犬,造成幼犬過大的壓力。這些觀念都還需要時間去影響整體環境才能有所改變。

圖:為新來的狗兒做好環境的安排,狗兒及貓咪都有各自可以休息的空間

幼犬是否應該進行籠內訓練

首先我們需要先想想籠內訓練的目的什麼。或許我們只是想避免一些問題發生。

因為幼犬有豐富的好奇心,可能因此破壞一些家裡的東西,或是尚未學會定點大小便,甚至身體也還沒有完整的控制能力,於是我們需要安排一個對狗兒安全、適合狗兒活動的環境,有舒適溫暖的睡覺地方、充足的飲用水、豐富及多樣化的玩具,以及足夠大的空間,就像是我們會為兒童佈置適合的環境一樣。

如果狗兒是剛來到新環境,一定會因為環境改變而產生壓力,牠們會需要身體上的接觸或溫暖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催產素),安全感讓牠們能夠有良好的睡眠與情緒來降低壓力,如果家中沒有適合的成犬來照顧幼犬,那這個工作就必須由人來負責。當然牠們並不是要24小時的貼身照護,而是我們需要考慮狗兒的年紀做適合的生活安排,當牠們因為生理或心理需求未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一些行為,不應該採取忽略態度甚至是處罰牠們。

例如幼犬及年青狗兒尚無法學習獨處,將狗兒關進籠內完全的與家人隔離或是獨自在家太長時間都會造成極大壓力,狗兒可能在半夜吠叫哭鬧、獨處時長時間吠叫或是破壞東西,這些大多是因壓力而引起的行為,我們需要立即去處理或改變狀態,避免情緒及壓力累積太多。所以如果我們即將領養一隻幼犬,安排適當環境或是將生活作息做一些調整讓狗兒能夠逐漸適應環境、避免累積壓力,除了是照顧狗兒的身心發展,同時也是避免更多的行為問題。

早期經驗引起的慢性壓力將可能影響至成年

Dr.GailGross文章中提到(以下文字為部份摘要):

當Cortisol開始損害海馬迴的同時也刺激杏仁核,強迫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情緒上,減少吸收新資訊的能力。感覺煩燥的神經有一條由杏仁核通到右前額葉皮質區的快速道路,所以我們的想法會一直放在引起憂慮的事物上。因為影響了屬於處理恐懼系統的杏仁核,於是也觸發HPA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HPAaxis,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活動,引發為了處理挑戰的壓力反應。

除此之外,壓力也會影響發炎性細胞激素(inflammatorycytokines)、新陳代謝、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nervoussystem),這些都是受到HPA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因為影響了HPA的功能,從早年經驗開始至成年所形成的慢性壓力也牽連到生理的改變,這關乎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因HPA活動所產生的荷爾蒙)與海馬迴萎縮之間的關係。

如果在狗兒幼年時期因為責罵、處罰,而對於某些生活經驗容易產生害怕、恐懼等反應及壓力,這樣的慢性壓力可能對狗兒有長期的影響,造成成年後對於某些事情的學習能力有限。

圖:平穩的情緒幫助狗兒學習,尤其是社交

興奮也是種壓力

興奮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讓身體能夠有更多的活動量,但同時也會分泌Cortisol,在活動過後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壓力荷爾蒙就會持續累積。一般來說,有壓力的活動所產生的荷爾蒙素需要2~3天的時間來代謝,因此一週最多進行兩次有壓力的活動,譬如去到新的環境、比較多的肢體活動,或是外出較長的時間。

如果是狗兒進行太多興奮的活動方式,就會讓大腦敏感化容易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刺激追求興奮的慾望迴路(WantingSystem)會造成腎上腺素的分泌,就可能進一步造成惡性循環;如果是大腦尚在發育的年輕狗兒,就可能因為過多的Cortisol影響海馬迴的功能,也同時影響了大腦的發展。

因此,吐蕊阿嬤建議狗兒應該以心智活動為主,適量的肢體活動(散步),並培養狗兒有足夠的好奇心去探索新事物,因為探索新事物就是一個很好的心智刺激活動。在嗅覺遊戲的設計上,也應該由狗兒的好奇心為出發點,避免單一的使用食物或引起興奮的活動作為獎勵,讓狗兒為了追求慾望而容易感覺到興奮。

當我們越了解狗兒,就會開始改變生活或訓練的方式

如果知道壓力對我們及狗兒的影響,我們就能開始改變生活內容讓彼此都能更沒有壓力,所以,無論是單方面減少人的困擾及壓力,或是只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及方便性而加諸在狗兒身上的訓練內容,都需要再進一步思考其做法及必要性。

我們都想要被同理的對待,也應該同理的對待狗兒或其他動物。

參考資料:

1.EffectsofStressontheHippocampus(Dr.GailGrossPh.D.,Ed.D.,)

2.HippocampalNeurogenesis,Depression,andStress(ScicuriousPh.D.,)

3.壓力,在焦慮與憂鬱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RobertSapolsky,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科學及神經學教授,著有《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中譯)一書。)

本文作者JoesonHsu(Polo拔)系台湾正向思维学习中心狗行为学习课程讲师,年通过KPA响片训练认证课程,曾任台湾Vicki响片训练课程讲师,目前专注推广挪威训练师吐蕊鲁格斯的理念。

图片均来自本文作者

原文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pb/8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