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司令|BABYSLG
科学育儿每天五分钟
对待调皮的孩子,爸妈要启动上层脑教养
当孩子还小,动不动就哭闹、大吼、讲不听,爸妈难免担心孩子会不会一直调皮下去,其实关键在爸妈的应对方式。
人的大脑从下层的「情绪脑」开始运作,下层盖完才会开始盖上层的「理智脑」。
如果教养中充斥着打骂、恐吓、威胁,只会不断启动孩子的下层脑,让孩子没机会练习思考与情绪调节。各位爸妈,你的管教方式是鼓励孩子使用「上层脑」还是「下层脑」呢?
做儿童谘商时,家长或老师经常询问各种问题,象是:「为什么他不能控制情绪?」「为什么生气的时候就打人哭闹?」「他都不肯收玩具,我叫他就会生气的大声吼叫,怎样才能让他听话?」
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从大脑介绍起。▼
大脑,这个神祕又复杂的器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孩子能不能做出更适当的决定、能不能想到行为带来的后果、能不能产生同理心、在生气或是受挫时会怎么反应、能不能控制冲动等等,都是由大脑控制。
孩子的大脑发展:
先情绪脑→再理智脑
认识大脑的第一步,要先了解大脑如何发育。大脑由下往上发育,最下方的区块先成熟,再慢慢往上发展,就像盖房子,先打好地基再慢慢往上盖。大脑最下层称为「脑干」,掌控基本生存功能的区块,象是呼吸、心跳等等;人类一出生,脑干就完全成熟,能够掌控基本生存本能。
脑干上方是「边缘系统」,包含杏仁核和海马回,用来处理情绪,因此又称为「情绪脑」。婴幼儿的情绪脑已经开始运作,能够感受到危险、威胁、害怕等等情绪。大脑最上层则是「皮质区」,又称为「理智脑」,负责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的事情,象是做决策、思考、计划、情绪调节等等。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的,孩子的大脑就像施工中的房子,正由下往上慢慢盖。位于下层的脑干和情绪脑已经盖完,可以完全发挥作用,但是最上层的思考脑还没盖好。
尽管我们希望孩子三思而后行、生气时能够调节情绪而不是冲动打人、紧张时能做点深呼吸而不是大声哭闹,但是,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成熟,无法完整发挥,父母不能期待孩子像成人一样成熟处理这些事情。
情绪失控时,大脑的屋顶会被掀翻▼美国精神科医师丹尼尔?席格用一栋双层楼房来描绘大脑,房子的一楼通常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地方,象是厨房、客厅、餐厅。因此,「大脑房子」的一楼称作「下层脑」,包含脑干和情绪脑,负责人类基本生存功能以及情绪;「大脑房子」的二楼则是「上层脑」,也就是思考脑,负责思考、做决定、情绪调节、道德批判、同理心等等。
还记得前一段说到: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像施工中的房子吗?他们的下层脑已经成熟,但是上层脑还在慢慢架构,所以为什么孩子生气时就丢东西、受到威胁时就咬人或是大声哭闹?因为很多孩子,尤其是婴幼儿,他们的行为仍由下层脑掌控。
上层脑会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熟,大脑前额叶甚至要到二十五岁才能够完全成熟。因此,孩子做决策时比较无法通盘思考、无法调节情绪、思想非黑即白等等。
既然父母希望孩子学会的特质都由上层脑掌控,若上层脑还没发育成熟,该怎么办?
◆◆◆
父母教养模式
会强化孩子偏好使用上层脑或下层脑
首先,大脑发育并不是一瞬间完成,所以,孩子并不会在满二十五岁时突然变成能够独立思考、做缜密决策、可以调节情绪或是具有同理心。大脑是可塑性很高的器官,孩子感受到的每一段经验、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大脑发展。
此外
▼
就像锻鍊身体肌肉,越常使用的大脑部位就会越强壮,也就是说,越常做的事情,大脑神经回路连结就会越强烈,事情就能越做越好。
大脑就像一栋双层楼房,楼上和楼下分别住着不同的人。房子一楼的居民负责人类基本生存功能以及情绪,是「下层脑」,包含脑干和「情绪脑」;房子二楼的居民则是掌控思考、做决定、情绪调节、道德批判、同理心等等,是「上层脑」,又称「理智脑」。
情绪失控时,大脑房子会被掀起来,大脑被楼下的人占领了!因此,当孩子被「下层脑」,也就是「情绪脑」掌控时,孩子便无法理性思考、调节情绪。
既然每段经历都会影响大脑发育,父母就要注意了—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管教方法都会决定孩子使用上层脑或下层脑,然后决定他们哪一部分的大脑区块会越用越强壮。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解决问题、思考、计划、调节情绪,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需要教育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处理情绪,并且提供机会让孩子运用上层脑,练习这些技能。因为,上层脑需要锻鍊才会越强壮,如果孩子完全没有机会练习使用上层脑,就算满二十五岁了,他还是无法好好思考与调节情绪。
同样的,如果父母所使用的教养方式不断启动孩子的下层脑,那么,下层脑也会越用越发达,孩子更习惯直接使用下层脑来面对事情,象是在冲动下做决定,或是用剧烈的情绪或行为回应。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