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两首诗,与琵琶行并称为古代描写音

想象一下,深谷溪边,流水潺潺,有一美人,手持绿绮,一挥手潇洒遒劲,一抬眉灵气逼人,琴声婉转,风云变幻,万物皆寂,令人思绪纷飞,心灵涤荡!就如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一诗中描写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高山流水,知音在侧,此情此景,多么陶醉的一幅画卷。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乐器的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音分类。诗人仿佛独倾心丝类,如琴、瑟、古筝、琵琶、箜篌等,单听名字就诗意绵绵,若一挥弦,更令人心醉。古人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弹琴听曲可谓文人墨客的一大乐事,每到动情之处,诗兴大发,以诗相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康震老师所讲的,与白居易《琵琶行》并称中国古代描绘音乐的三首奇诗中的另外两首——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形象地描写了妇人弹琵琶的场景。这些诗句我们都能脱口而出,前一阵经典咏流传将《琵琶行》搬上舞台,用优美的曲调把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位天涯沦落人的遭遇唱了出来,非常好听。而另外两首却少为人传,其一就是韩愈这首《听颖师弹琴》,为何康震老师说这首诗是一首奇诗呢?而且能与《琵琶行》,它有何特别之处?《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此诗前十句没有任何铺垫,上来直接正面描绘所听——琴声袅袅升起,仿佛两个年轻男女在耳鬓厮磨,互诉衷肠,尽显娇羞嗔怒之态。正在我们沉醉于儿女情长时,突然曲调高亢激昂起来,如同百万雄师过大江,万马奔腾战沙场。接着声音回收,百炼钢化绕指柔,在天空中飞扬飘荡,丝丝袅袅,不着痕迹。就在这余音绕梁之际,一阵鸟叫喧哗,将思绪拉回现实,转而又闻见一只凤凰在孤独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叫声绵长高昂至气绝后,一下子从高岩上跌落,急速,震荡。让我们听者的心情忽上忽下,忽悬忽定,如过山车。后八句写诗人感受与回应,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绝妙,诗人自知不懂丝乐奥秘却仍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先是激动得坐立不安,再是泪水滂滂打湿衣裳,情到深处,实在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了这琴声。最后两句,高度称赞了颖师的高超技艺——听他弹琴心如冰火两重天,让我备受煎熬,不堪其声!总之,这首诗字数不多却把琴声和个人感受描写得如此强烈震撼。全诗上下跌宕,句句起伏,抑扬顿挫,如同大海波涛,时而汹涌时而柔情,时而澎湃时而退却,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冲击感!说它是描绘音乐的“奇诗”名副其实!《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唐朝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据说他技艺精湛,身价不菲,以至于“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备受欢迎。李贺这篇的艺术特色是通篇想象丰富,思绪纷飞,句句用典,大量的神话人物传说,让该诗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且该诗对仗工整,言词瑰丽,巧妙地将缥缈不定难以言说的箜篌声音描绘出来,让人句句都能感受到李凭的高超技艺。前两句声音一出就吸引了空山飘云为之凝滞不前,三四句运用传说人物进行对比,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听到李凭的弹奏不禁自惭形愧。五六句对仗工整正面写出了声音的效果——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将听箜篌的感受移情到玉和花身上,借他们说出琴声的感染力!七八句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写出声音能将十二道长安城门前的寒气消融,能将皇帝动容!最后六句,声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女娲补天处,飞入神山教神妪,飞进月宫惊月兔,让我们跟着诗人进入到一种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境界,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清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也就是描写音乐最好的文章。今日分析完毕,当真是名副其实。但是这三首诗也有所区别,“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怡人”,即《听颖师弹琴》奇特峻峭动人心魄,《李凭箜篌引》神奇瑰丽引人入胜,白居易的《琵琶行》平易近人感人至深,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不愧是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巅峰之作!亲爱的读者们,你更喜欢哪一首呢?有缘千里来相助,新手跪谢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yh/12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