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装言情侦破剧《锦衣之下》热播和完美收官,网友们意犹未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都说陆大人眼神会开车,想起剧中陆大人那句的经典台词“唯有琴音深入我心”,配合那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眼神,着实是在众锦衣奶奶的芳心中公然纵火啊!
充满求知欲的小编不禁盯上了这传情之物——箜篌,誓要挖出陆大人心中所爱为何。
(竖箜篌弹奏图)(卧箜篌残件复原图,已失传)(凤首箜篌,)话说这箜篌这乐器的制作灵感来自于弓箭,有竖着弹的——竖箜篌,横着弹的——卧箜篌,斜着弹的——凤首箜篌。在剧中,谭松韵饰演的袁今夏弹的是竖箜篌。
竖箜篌自东汉从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土,后风行各朝。本土产的通常是卧箜篌,自春秋战国时期已与琴瑟和鸣;凤首箜篌最初则是东晋时随印度乐传入中土。
关于凤首箜篌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唐德宗李适(即广平王李俶与沈珍珠之子)时期的贞元17年,骠国(缅甸前身)王太子舒难陀率领35位艺术家,途径南诏来到长安进献骠国乐舞以祈愿两国和平,所带22件乐器中有2件是凤首箜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诗《骠国乐》载其献乐盛况。这段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舞乐传奇》,由“九亿少女的梦”林更新和韩国好儿媳秋瓷炫主演(有兴趣的同志可自行欣赏)。
箜篌的音域甚广(音阶跨度高达7个八度),音色清亮、悠远、润和,表现形式多样(可独奏、重奏),是古代宫廷雅乐不可缺少的一门乐器之一,隋唐统治者尤其钟爱,以至于禁止箜篌流入民间,因此民间会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到了明朝,箜篌主要被用在宫廷朝贺、卤薄、皇太子仪仗、宴飨礼乐中。根据《明会典》记载,箜篌不仅放在四夷方队中演奏,还曾被作为礼物赠予蒙古可汗。
再回到剧情,以上了解箜篌的历史主要说明两点:
第一,琴能识人。箜篌在明代是小众乐器,而其音色非常符合陆绎大人的气质,外表华丽,内心清明、在严党把持朝政的当下,仍能和而不同,志存高远,内心始终有一把正义的尺子在丈量自己的良心。所以陆大人独特的气质钟爱箜篌恰如其分。倒是袁今夏虽然是走了狗屎运有幸认识箜篌大师成为其关门弟子,不过想来大师只是看重她身上有一股心无旁骛的韧劲和内心平和的素质,倒也不期望她能把箜篌发扬光大,所以其演奏水平应该只是一般。
第二,知音难觅。陆绎大人虽非皇亲国戚,但世袭锦衣卫,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自然对箜篌司空见惯,又有陆母这箜篌演奏家的教导,精通箜篌不在话下。只是,放眼宫外,这民间能有几人能精通箜篌呢?且演奏箜篌之人上来就弹一首自己所爱之《桃夭》?难怪平日镇定自若的陆大人在与小阁老共同鉴赏潇湘阁”红豆“的琴音时会出神失态。
曲高和寡,相信那不经意间,在陆大人的心中就种下了日后要娶袁今夏的种子。佳偶难觅,谁不愿意寻得一位有共同爱好、共同职业的良伴知己呢?
箜篌经历过隋唐的盛极一时,也经历过明清的衰微。发展到现代,已经变成了双排弦箜篌,国手崔君芝作为现代箜篌演奏的鼻祖,演奏过赞颂云冈石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华丽辉煌、气势磅礴的盛世。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李凭箜篌引》来自行脑补箜篌的美妙音声。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惊天动地、引得各路神仙侧耳倾听的箜篌之声如何?需我们深入其中细细体会,方能得其神韵。
一生一世,拨动弦丝,琴音为伴,白首不离。
注:文字原创,以上图片皆为手机截屏及网络图片,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