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茶圣陆羽,头脑中闪现的是宋徽宗赵佶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人都是皇帝,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开国之君,在茶上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您看他们和茶的故事啊,一个就是小我自乐,一个就是天下了。
先说宋徽宗赵佶,他是公元年前后的人,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喜爱诗文,留下了不少作品,独创瘦金书体,流传至今,现在还有不少隐士方家爱写这种字体,据说他对木匠也挺在行,对茶道茶艺更是精通,自己动手写了有名的《大观茶论》,推崇建茶的龙团凤饼,并对制造和品饮方法做了详细的讲解,尤其对“点茶”这种品饮方法做了详实的介绍,也是咱们现在学习点茶朋友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也标志着,茶叶的品饮方法,从煎煮法,发展成了点茶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煎煮法是把茶末倒到水里后还要再煮,而点茶法是用开水多次点倒在茶末里面,用筅打出饽来,就不再煮了。
宋代的茶会、茶宴和斗茶之风盛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公园的茶具博物馆参观,二层的展厅就详细展示了点茶的过程和斗茶的规则,《大观茶论》也明确说到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啊,这一下就明白了吧,为什么点茶要用个大黑陶建盏,一个是打沫子的时候耍得开,另一个就是黑底色好看白茶沫子的颜色,据记载,点茶要注入七次水,茶筅还得不停的扒拉着,想想都是个辛苦活儿,最多弄完了,拿茶粉在上面画个茶花或写个字,算是个小情趣。
您想啊,一个皇帝不研究治国理政,天天琢磨着怎么把茶打出花儿来,大量时间都在这些技术流上消耗了,大宋国能不完吗?
另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不一样了,我还没有看到他写过一本关于茶的书,但是他干了皇帝的本职工作,影响了茶的发展方向。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命令罢造龙团,改贡散茶,自此,炒青绿茶开始登上了茶叶发展的舞台,改写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史。但同样要说个观点,现在有些人呢,一说到皇帝怎么着,什么东西成了贡品了就美的不行了,您心里得清楚,现在的马帮贡茶不过是宣传,和当年的贡茶制度是两回事,史料记载,建宁贡茶自洪武到隆庆初的约二百年的时间,从斤加到斤,农夫蚕妇,各失所业,奔走山谷,以应诛求者,相对泣呀!
明朝开始改贡散茶,客观上,炒青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来的清代茶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红茶、乌龙茶等,最终形成了中国的六大茶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