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跟身边一些朋友交流,发现大家似乎都有这样的感受:
随着年龄增长,总感觉,大脑慢慢地没有以前那么灵活了。
比如:
记忆力越来越差,以前毫不费力就能记住的信息,现在做不到了;
思维敏捷度下降,遇到同样的问题、情境,总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反应过来;
学习的效率也下降了,现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总觉得大脑很凝涩,有点转不过弯来的感觉……
那么,我们的大脑真的会随着年龄增长老化吗?我们的脑力和智力真的会慢慢下降吗?
很遗憾,答案是:的确如此。
我们的智力,大体上可以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前者指的是适应新场景、面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也就是「脑力」;后者指的则是我们积累的经验、技能和知识。
基本上,我们一生中,流体智力最巅峰的时期,就是25岁前后这几年。在25岁之后,流体智力就会慢慢衰退。尤其到了45岁,衰退会明显加剧。
反之,我们的晶体智力则是在一生中不断地提高、攀升,直到50-60岁到达巅峰。
(可以参考文末的图表)
简单来说:一个人在25岁左右的时候,是大脑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的阶段,也是最容易作出新突破、新进展的阶段;等过了30岁,他的能力就会慢慢过渡到以经验为主,很难再像20多岁时那么充满冲劲和创造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都是在20多岁崭露头角、做出主要成就的原因。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你一起聊聊,如何让我们的大脑,尽可能地保持年轻,抵抗老化带来的影响和损害。
注意,如果你还很年轻,还没有感受到大脑老化带来的影响,那么,看这篇文章可能会更加必要。因为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大脑,避免它受到岁月的侵蚀。
同样,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困扰,那么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方向、启示和动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脑力,会从25岁左右开始下降?
我们知道:我们身上的细胞,会在一生中不断地分裂、再生,从而让我们保持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受损了,不要紧,因为总会有新的细胞来代替它。可以说,我们的身体是一直是在「更新」的。
但大脑不是。大脑中数百亿个神经元,它们的寿命跟人体差不多。也就是说:从神经元发育成熟的那一刻起,它们就注定了将伴随我们终生。
而神经元发育成熟一般是在我们多少岁的时候呢?差不多就是25岁左右。
所以,在我们生命的前20多年,我们的大脑一边在高效地接收外部信息、理解外部世界,一边不断地产生新的神经元,并将这些神经元进行「布线」,塑造出我们的「心智世界」。这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觉一切都非常新鲜,学东西、记东西毫不费力。因为你每接触到一个新鲜刺激,都会有专门的神经元和神经元链接来负责。
而从25岁开始,所有的神经元生成完毕,对外部世界的模型基本也建立了。那么,大脑就会停下生产新神经元的工作,几乎不会再有新细胞的产生。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它做的就是一个「调整参数」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的这些神经元,要一直跟我们一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好几十年,而几乎不会得到新的补充。
这就导致了:一旦这些神经元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或者它们之间的通路出现阻碍,这些影响就是终身的——因为不会有新的神经元来代替掉旧神经元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流体智力会持续地、不可抑制地下降?最根源的原因就在于: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元的工作一定会造成劳损,这些劳损一定会积累起来。慢慢地,它们就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运作,阻碍神经网络的信息传输,从而降低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目前对阿兹海默症的成因,一般认为是大脑中堆积的β-淀粉样蛋白过多。这种蛋白是大脑正常工作的代谢产物,但当它们堆积起来时,就会形成团块。这些团块会阻碍神经元的通信,切断神经网络的通路。表现出来,就是无法正常思考,慢慢失去记忆。
(这里强调一下:如何清除掉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呢?效果最显著的就是睡眠。睡眠过程中,大脑会排出白天工作产生的代谢产物。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睡眠。)
那么,既然老化无法避免,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延缓这种老化呢?
其实也是有的。
我们的认知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本质上,依靠的并不是单个的神经元,而是由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连接所构成的神经网络。
若干个神经元组成一个神经元集群,负责一个信息的表征;许许多多个这样的神经元集群连接起来,以某种顺序或节奏激活,所形成的这个网络,就是我们的「思维」过程。
那么,如果我们把神经元集群之间连接的可能性,看作一种「资源」,把思维看作一种任务,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我们可能没法增加资源,但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打个比方:建一栋房子,给你的预算是固定的,就这么多。但是你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让这栋房子的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增加灵活性、减少浪费,来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更多的需求。
这个东西,在认知科学上就叫做「认知储备」(Cognitivereserve)。简单来说:假设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大脑%的神经网络资源,现在你通过不断的锻炼,使得它只需要95%就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那么这富余的5%的资源,就是认知储备。
万一你的神经元受到损伤,有5%不能工作,那么这储备的5%就可以利用起来,继续完成同样的任务。
这就是预防大脑老化,最直接的逻辑。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认知储备呢?
不难发现,要提高认知储备,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行效率,让它可以集中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连接,来完成要求的任务。
如何实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通过训练来实现。大脑有一个特征:总是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状态不变。因此,如果你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不动脑子,那么大脑的处理模式就会保持不变——无论这种处理模式有多「浪费」。
因此,想让大脑变得更灵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让大脑面对更多的挑战,去适应更多的场景。
这是几种已经被证实有助于提升认知储备的方式:
1)学习新知识。
许多研究都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受教育的年限,跟患上阿兹海默症的风险和年龄呈高度负相关。
这固然有基因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优化大脑「布线」的过程。不管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还是自己去学习一项新技能、进入一个新领域,都是在锻炼大脑面对不同场景的运作效率。
因此,我常常说: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仅仅是出于求知和探索世界的乐趣,也是因为,这是预防我们大脑老化、让它保持年轻的最好方式。
2)外语。
对大脑来说,语言是一项需要充分应用到各个脑区的综合性技能(因为语言涉及到听说读写各方面),因此,学习和使用外语,同样是锻炼大脑非常好的方式。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双语者年龄增长,他们的颞叶和顶叶更不容易受损,同时额叶和颞叶、顶叶的连通性变强,这可以有效提升认知储备。(AGrantetal.,)
同时,外语可以提升大脑的执行控制能力和注意力,增加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的连接密度,这可以有效对冲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损伤。
大体上,会两门语言的人,大脑的老化程度会比只懂一门语言的人轻。学习多门语言效果会更好,但效果的增幅逐步降低。简单来说:如果追求性价比,那么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可以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兴趣,那就多多益善。
3)社交。
社交同样是一种充分调动各个脑区、进行综合性运作的任务,尤其是面对面的社交。你需要识别和理解对方的意思,接收对方神态、动作、语气等传达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