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压韩愈白居易,李贺这诗堪称想象力之最

在唐代诗词界,有“唐代三李”一说,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其中李贺的名气在三李中无疑是最小的,但提起他的诗句,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你是不是觉得很亲切。李贺,字长吉,他的诗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下面我们来看一首诗,来感受一下李贺的“鬼仙之辞”和那恐怖的想象力。《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弹箜篌箜篌是古代一种乐器,诗中的二十三丝指的就是竖箜篌。此诗生动地记录下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李凭的音乐境界。凤凰诗的大意是:在深秋弹奏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个叫做李凭的家伙正在弹箜篌。昆仑山美玉碎了,凤凰鸣叫,芙蓉花哭泣,香兰花欢笑。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也融化了,高高在上的天帝也被打动了。乐声冲过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仿佛补天的五彩石都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秋雨。乐工升天了,进入神山,传授技能给仙女,本来无力的老鱼和瘦蛟都高兴地跳跃、起舞,月宫中的吴刚也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的在桂树下溜达,桂树下还有伫立聆听乐声的兔子。女娲补天在这首诗里,李贺脑洞大开,一口气用了湘娥鼓瑟、昆仑玉碎、女娲补天、神妪起舞、老鱼跳波、吴刚砍树等六个神话传说,使整首诗意境扑朔迷离。音乐写到这份上,确实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很多,其中又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最为杰出。清人方扶南曾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三者有何不同呢?先看看韩愈这首《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弹琵琶在看白居易的《琵琶行》(节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样都是描写音乐的诗,《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和《琵琶行》却各有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主要描写的是琵琶女弹奏时候的情态动作,并夹杂着作者对于自己际遇的感叹,将两者融为一体来描写。在描写音乐的时候,注重描写音色的强弱缓急,属于白描的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则将琴声和自己的感受割裂开,前十句写琴声,如“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后八句写自己听音乐时候的感受,如“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等。但是,只是说了自己被琴声感动得热泪盈眶,却对于自己的人生感悟,一句都没有写,由此,相比白居易的直白和细致,韩愈的诗歌,显得更加悲怆含蓄。在描写音乐的时候,也主要是描写琴声的起落变化,描摹音乐的意境。可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纯音乐描写,仿佛是置身在外一般,但是,实际上,所写句句都是自己听曲时候的想象,虽然没有明确地表露情感,但是,句句都有情感的火花闪现。由于他的描写比较隐晦,故此,风格上显得凄寒冷艳。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13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