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m.39.net/pf/a_6086145.html
图说:月球样品号月壤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热展来源:新民晚报记者潘子璇摄
“月球样品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眼下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热展。观众对着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月壤拍个不停。月壤与地球上的土壤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何用途?能不能吃?能不能种菜?人们很好奇。
按照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专家的说法,月壤完全不同于地球土壤,它其实是一层沙,几乎完全由撞击作用形成的。大块基岩在小天体撞击下被不断打碎、混合、翻动,最终在月球表面形成了细腻的沙土层。看起来像细细的水泥,平均粒径为微米,厚度大约为几米到十几米,成分主要是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等矿物以及胶结质玻璃。
月壤成分主要由氧、硅、铁等元素构成,和地球土壤的区别在于缺乏有机质、水和空气,并且多了氦-3,因此无法直接用来种菜。当然,在月球上直接种菜的想法也不现实。按照农业专家的说法,光照、水、温度、空气、土壤和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六大要素。而月球表面的环境极为恶劣,高宇宙辐射、高真空还有极端温度,这些都不利于植物生存。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男主角滞留火星期间,通过自制肥料改造火星土壤,成功种植出土豆获得食物供给。月壤是否也能被改造并种出植物来呢?按农业专家说法,理论上讲,只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水、氧气和阳光等,就可以种植出土豆等作物。目前月壤要实现种菜,就要经过改良,添加人畜粪便或动植物腐烂后的有机物等有机质和适量水,这样一来基本就可以种菜。
图说:国博咖啡厅推出可以吃的“月壤”——“来自月球的土特产”来源:
国博美馔(下同)图说:“来自月球的土特产”只有g,捧在手心中仿佛拿到了整个月亮
图说:吃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外包装盒还能二次利用,满足广大网友种菜的愿望
月壤不能种菜,但国博咖啡厅绞尽脑汁,特意推出一款可以吃的“月壤”--“来自月球的土特产”。它是国博咖啡厅推出的新品巧克力慕斯蛋糕。小小的球状包装中,模拟出月球的环境。巧克力慕斯上撒着一层香脆的奥利奥碎屑,好似薄薄月尘,配上铲状小勺和一块奥利奥饼干,只有g,捧在手心仿佛拿到了整个月亮,抿一口就能使心情愉悦。吃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外包装盒还能二次利用,尽全力满足广大网友种菜的愿望!
图说:“一飞冲天”小雪糕
看完月壤,去国博咖啡厅里坐坐,除“来自月球的土特产”能让你吃掉“月球探测器”以外,还有限定款“嫦娥奔月”主题咖啡。服务员将调好的拿铁咖啡放入智能3D咖啡拉花机,不到两分钟,托举着“大吉”二字奔向月亮的嫦娥、拿着玉杵捣药的玉兔、月桂树、蟾蜍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了咖啡表层。天气再热些,还可以尝尝“一飞冲天”小雪糕,清甜冰爽的感觉好像能让人飞到月球上……
图说:在国博咖啡厅里,既可以吃到“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也可以喝到“嫦娥奔月”咖啡
有在月壤上种菜“执念”的小伙伴们也别灰心。对于冲上热搜的“月球是否能种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解释是:在月球现有自然环境下种菜、种粮食并不现实,但不排除未来在月球科研站进行人工培植。吴伟仁解释是:据科学家推算,月球南极有可能有水冰存在。月球产生过程中应该是有水的,月球的南、北极都有深邃的月洞,洞里长时间见不到阳光,水很可能以水冰的形式存在。未来中国将探索月球南极,寻找水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科学目标。月球没有空气,目前月球上的自然环境无法种菜,但是不排除未来通过建设月球科研站,利用人工培植种出蔬菜和粮食。(新民晚报驻京记者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