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1号台风“兰恩”于10月16日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9日8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约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最低气压百帕。
预计,“兰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17级),20日傍晚前后在距台湾岛东偏南方向约公里的洋面上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受“兰恩”影响,19-22日东海大部、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南海东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海域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域和地区阵风可达10-11级。
(摘自:央视网)
这就是最近的台风兰恩的情况……
且慢,台风兰恩?
台风?
是不是经常听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台风呐?台风在某度百科上的定义如下——
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而热带气旋就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天气系统。
看不懂没关系,这不是重点......
这是年第17号台风“芭玛”和第18号台风“茉莉”(也是本文的题图)
图源:传播太广找不到了。。。
“兰恩”?
想一想之前的台风名称,似乎都好文艺好温柔好可爱不是么?究竟是谁起的这些萌萌哒的名字呢?
实际上,这些名字一部分就是中国起的,早在年,香港举行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在那次会议中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将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这种新的命名法在年就开始使用啦,它用的方法是在一张命名表中循环使用这些名字来命名,命名表中的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所以一共是个台风名称。
截屏自某度百科
那就一直用这个名字?
如果就是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蛮像中国年份的命名方法?但其实没这么简单,因为台风的名字其实代表了人们对灾难带来的伤害减小的期望,所以当一个台风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人们会将这次台风的名称永久“踢”出命名表,在按顺序由一个地区再出一个名字顶替这个名字。
例如,比如年的台风云娜(Rananim,年13号台风)在浙江造成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8亿人民币,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国际台风命名序列,取而代之的是凡亚比(Fanapi)。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名字会被踢,韦森特(Vicnt)就是这种情况,它于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遭到退役,并通过由兰恩(Lan,就是这次这个兰恩!)取代,但这次退役原因并不是因为灾情重大,而是这个名字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它甚至还没被使用过呢。
截屏自某度百科
在年时因为“海马”台风造成的严重灾害,将由中国来出一个名字顶替,当时中央气象台就利用网络媒体向大众征集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