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文字停止之处,音乐响起了。”
这是白岩松在《白说》里写到的一句话,当时读不觉得有什么,但今天教授完李贺《李凭箜篌引》后,感触却很深。
音乐是能带给人抚慰的,每首歌的背后必定代表着一个不为人知故事。
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二十七岁就过世的中唐诗人李贺,一首名诗《李凭箜篌引》把我们带入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音乐王国里。
这首乐曲,以奇异、浪漫的手法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
这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李贺长安落第后经人推荐,出任奉礼郎,官虽小,但对李贺来说已经入仕了。
奉礼郎的职责是在朝会、祭祀和巡陵活动中充任前导,招呼摆设祭品,引导大家进入位次并行跪拜之礼,这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学问。
三年间,李贺就在此职位上经历和目睹了很多事,因为工作原因,他接触鬼神过多,于是诗作中就不觉对死亡主题进行探讨,本来就仕途无望的天才诗人就更加消沉了,《李凭箜篌引》便作于此时。
而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李贺的诗歌风格历来被称为“凄艳诡谲”。
这首《李凭箜篌引》如何体现这种风格?
意象诡异诗人不用人间意象,而用仙界中的意象,如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老鱼、瘦蛟等都是特殊意象。
这样的写的用意不仅写出了音乐箜篌的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也写出了诗歌本身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这可以说是李贺“鬼气”的一个表现。
多种写作手法移情入景,拟人手法如“空山凝云颓不流”云为音乐的美妙而动容停留,写出音乐的传情动人。
用典恰当,侧面赞美乐情运用典故湘把泪珠洒满斑竹,素女发愁,写出了箜篌声悲。
运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正面描写昆山玉碎写音乐清脆悦耳,凤凰哀鸣写出音乐宛转幽怨,芙蓉泣露写出音乐悲恻动人,而香兰笑又写出了音乐活泼欢快。
侧面烘托音乐此时忽然清冷下来,连长安城都为之沉寂,连紫皇也为之伤心。
夸张的想象音乐高亢而起,冲上云霄,冲破了女娲炼石补过的天空,引来了漫天绵绵秋雨。
诗人想象入梦,上天入地,把技艺向女仙传授,结果引来老鱼和瘦蛟的兴奋不已。
神话烘托月宫中传来箜篌之声,吴刚徘徊,玉兔忘情,写出了诗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诗中,诗人把自己对箜篌的抽象感觉和思想,尽量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全诗虽未直写诗人的感受,但总览全篇,我们依然感受到诗人的评价和感觉无不潜藏于中。
也许这就是我们“曲已终而意犹未尽”之感。
这种感觉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所有的情感是以“四弦一声如裂帛”告终。
这样更使人回味无穷,而曲终独特的美也由此显示无余。
《琵琶行》一诗,写于元和十一年,是诗人白居易参加朝廷的政治斗争遇到迫害,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
一个是飘零憔悴、流落在江湖间的长安歌妓:一个是遭谗受贬、谪居远郡的朝官——诗人自己。
全诗将抒情、叙事、写景结合在一起,同时,借琵琶女的身世来抒发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此句也堪称千古绝唱。
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在手法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相同之处:
环境渲染法,李诗中有“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白诗中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以声摹声法,李诗中有“昆山玉碎凤凰叫”,白诗中有“大珠小珠落玉盘。”
听者反应法,李诗中有“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白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同之处:
白居易的《琵琶行》直接描写音乐,有动作描写,也有比喻和通感,也有侧面烘托,主要通过听众反映和景色传情。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通过侧面烘托和奇异的想象来写李凭弹奏技艺高超和所弹箜篌声之美。
如果说白居易是描摹声乐的高手,李贺则是传情的高手。
总而言之,他们俩对乐器必须有相当的了解,对音乐有相当的热爱。才能将所有的声音符号变成情感符号,如此由声至情,以声写情。
这,都是诗人的功劳。
如今,当我们读到李贺《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琵琶行》时,除能感受到诗歌音律美之外,仿佛也听到了一千多年前两种乐器箜篌和琵琶发出的不凡绝响。
贝多芬说:“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
一首《李凭箜篌引》,一首《琵琶行》是诗人在人生黯淡时期创造出极大的辉煌,他们使自己短暂的生命与不朽诗歌之间的伟大张力得以最大限度地诠释,这种行为使人不觉动容!
-END-
作者:诗词Life生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