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在认真地看《海底小纵队》)
“妈妈,快点启动章鱼警报,我要去执行任务了。”
三岁的儿子CC从两岁半开始就掉进了海底小纵队的坑,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次接触海底小纵队,是我偶然买了一本贴纸书给他,结果我俩大眼瞪小眼,这画面太丰富了,信息量好多,看不懂啊。我就说:“来,咱俩看集动画片吧!”捂脸。
结果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太精彩了。麻麻心中又打起了小九九:这阶段可是孩子视力发展的关键期,电视的呈现方式虽然生动有趣,但孩子还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快速跳转的画面,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不间断的刺激,危害不小。麻麻内心OS:不行,我得用另外一个坑来填这个坑。
在看了几集之后,CC对海底小纵队成员的名字、属性、装备、舰艇等都已如数家珍。麻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时候,嘿嘿,麻麻就很有心计地入手了一套《海底小纵队》。可以和视频画面相媲美的视觉效果,纸张光滑细腻的手感,大字不识一个的CC竟然自己一个人坐着就先把书都翻了一遍,嘴里还念念有词的。
之后俩人就舒服地窝在沙发里,开始跟着小纵队成员一起进行神奇的探险之旅了。哇哦,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神秘的海底世界有着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海马竟然是爸爸生小孩,后颌鱼的卵竟然藏在嘴巴里,螃蟹竟然有那么多种,装饰蟹、寄居蟹、椰子蟹......每本书有三个精彩故事,CC竟然一口气听了三本书,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不时地和我交流,最后麻麻嗓子都冒烟了,CC才放过我。CC的热情并非一时高涨,而是一直持续,后来陆续买了第二辑、第三辑,他都如饥似渴地要求看,而且不断重复。
这套书对CC来说,似乎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沉着的巴克队长、鲁莽的呱唧、善良的皮医生、酷爱机械的突突兔.....每一个人物的设定似乎都和他体内那独特的男孩气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他不停地去认同,去崇拜,去找寻属于自己角色定位。我看着小小的他,常常那么自嗨而专注地沉迷其中,听不够的精彩故事,玩不够的角色扮演,就在想这种魔力肯定不至仅仅来源于惊险刺激的探险旅程和妙趣横生的故事,也不仅仅来源于神秘海底世界的各种精彩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肯定也是一套懂孩子、明白孩子需要的书。
在陪孩子读了这半年多的《海底小纵队》后,我才渐渐体悟到这个IP对孩子来说或许还有其他不同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过渡性客体”的角色,充实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印记,就像我们80后、90后的这群人有着属于自己的,无可复制的童年记忆一样,我们下一代的小朋友也需要去找寻一些能添补他们童年快乐的东西。不管是玩偶,动画,书,还是其他什么,当孩子对它投注了一定情感,当它将孩子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时,这就是属于他的“过渡性客体”。经典的动画、精致的图书、优质的内容使这套书足以打动一代小朋友,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的一抹亮色;妈妈温暖的怀抱,轻柔的读书声,更使这份愉悦增添了更多的温情。孩子虽然会逐渐长大,也许他们以后会拥有其他的“过渡性客体”,但这个烙印会一直在孩子心中,带给他满满的爱与美好的回忆。
它弥补了孩子童年男性角色缺失的缺憾,带给男孩真正的男人气质。
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虽然极其充裕,但他们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却并未比我们那个年代强太多。很多父母还在延续老一辈的教育理念来对待这些勃勃生机的孩子,更雪上加霜的是,当代的爸爸缺位似乎比任何一个年代都严重,甚至有人夸张地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位对男孩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男孩到了性别认同的时期时,需要爸爸的男性气质、男人气概来给他做榜样,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对于爸爸的缺位,大人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爸爸的陪伴如果数量太少,那么请用质量来补。当然,妈妈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让男孩多接触一些有男性阳刚气质的东西,聊胜于无嘛,这套《海底小纵队》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选择。巴克队长勇敢、沉着、有担当;呱唧自大、鲁莽、热情;突突兔是机械工程师,嘴里总是有各种机械类的术语。这些主角充满了男性气质,让男孩在看书的时候就能把自己代入,平时玩角色扮演时也会不自觉地用这些很有男性气质的语言和动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男性角色缺位的遗憾。
它传达万物平等的观念,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虎鲨在海里为所欲为,见什么都吃,甚至连好心帮它看病的皮医生也不放过,但这就是它的生存法则,所以最后海底小纵队的成员们还是一起帮助它治好了肚子疼;装饰蟹偷拿了呱唧的望眼镜、皮医生的医药箱、章鱼堡的雷达,给海底小纵队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当他们找到装饰蟹后,了解了这只是它的生活习性后,不仅原谅了它,还送给了它海藻胡子作为装饰。所以CC在看这套书时对每一种生物都很喜爱,海底小纵队成员的态度深深影响了他,它们豁达,不计前嫌,对万物都抱有很平等的态度并进行很坦率的交流。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由五十度灰组成,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明白了这一点,孩子长大后就不容易偏激,就会有更开阔的格局和更宽厚的心胸,避免了边缘性人格。
我给CC买了很多书,不乏各种大奖、大师的经典作品,但这套书对在CC心中总是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我试着去分析了很多,但肯定还有更多的原因,因为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这么让人说不出道不明,但就是看不够放不下。
“我长大后要当海底小纵队的一员”这是CC最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瞧,还给了CC梦想呢,哈哈!
好了,不说了,我滚粗去给CC读书了!对了,有个小小的建议,一本书只放一个故事可好,CC的习惯是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只要打开就得读完。所以每次读完这一本书三个故事九十多页,麻麻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麻麻,再读一遍!
点击阅读原文,购优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