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这里是一个有深度的“文化号”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猪蹄子
对不起放错了,是大猪蹄子旁边老哥们补服的故事
明朝陈汝元曾经在《金莲记·构衅》中写到:“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衣冠禽兽也就由此流传下来,老百姓用以讥讽官员??
不过在明清时期,官服上所绘制的禽兽图案,可是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清朝的主要官服是“补褂”,都为石青色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比明朝略小。补子又分为文、武两种,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一品官员的补服图案分别为仙鹤和麒麟。不过由于清朝奉行以文制武原则,同品级的武官见到文官地位要降三级,因此穿仙鹤补子的一品文官,权力和地位都要远高于穿麒麟补子的一品武官。
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
清朝基本沿用了明代的官服设定。
清朝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类似。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清朝补服的图案分别缀在前胸、后背处,方形、圆形皆有应用。
说到这,大家不免好奇,皇帝自不必说是在衣服上绣以金龙,那清朝的皇子和亲王又穿的什么图案的补服呢?
在清朝,皇子的龙褂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
亲王则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补服,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最后,容小编放上皇上们的精致龙袍,给本期文章一个高级的收尾
本文编辑:谢伊梦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