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那么有营养,为什么要吃它
海马(拉丁学名:hippocampus),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海马属海龙科动物。它包括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斑海马和日本海马。海马又称水落子,古称为水马、海驹。药用多为去内脏干燥体。
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生活环境:
海马喜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性甚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即使为了摄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游泳一段距离之后,又找到其他物体附着之上。
海马的游泳姿势十分优美,鱼体直立水中,完全赖以背鳍和胸鳍高频率地作波状摆动(每秒钟10次)而作缓慢的游动(每分钟仅达1-3m)。海马的活动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则呈静止状态。
食性: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米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自然海区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有挠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足类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质。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日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天。
运动方式: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处。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别看海马这么小只,但是它的药用价值可高着呢!
性能:味甘、咸,性温热,入肾、肝经。具有补肾壮阳、活血化瘀、镇静安补、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强心等作用。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糖类等
功能:治疗阳痿、遗尿、哮喘。经药理实验证明:海马提取液有雄性激素的作用。克氏海马的乙醇提取物能使小白鼠动情延长。亦治肿瘤、疔疮肿毒,对跌打损伤也有较好的疗效。
再让我们走近看看海马吧!
看!它的游泳姿势是不是很优美呐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班级:19中药制药
姓名:刘思宇
学号:
亲,别走,我还有话说!(请看下面)
其实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