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m.39.net/news/a_9380844.html
(1)
我从未想到在出去一年多半的时间后,会以出差的方式回国。12个小时的无趣飞行后,当飞机停泊妥当,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后,我几乎第一时间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终于,漂泊多日的游子又能见着魂牵梦萦的故土。
一下飞机,我便被团团热浪裹着,没一会衣服上浸满了汗,像是烤箱里已经闷出了油的肉鸡。我没想到北京竟然有酷热的如此咄咄逼人的夏天——相比之下,南湾的夏天婉约得体,默默无闻地守在一侧,如果你不特意出来寻,几乎都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老婆问我北京有什么变化,我并不知如何作答。接我的朋友的车子开过机场高速,北四环,一路走来,和两年前并无二致。然而,跑在路上的车子更多了,道路更拥堵了,车主们的脾气也更差了。这是个无解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和资源的高度稀缺之间的矛盾。回到北京,我就开了一趟车:从家到机场接前来看我的老爸。这趟车开的如此憋屈,停车停得如此费劲,使得我再也不愿自己开车。
我可以不用自己开车得益于打车市场的繁荣。两年前打车大战如火如荼,补贴让人瞠目结舌,很多家离公司比较近的朋友干脆把打车作为上下班的主要途径。然而,那时叫车的方式还主要是出租车,私家车一直处在监管的黑色地带,并不繁荣,所以打车市场是狼多肉少,高峰期经常是叫了半天车无人响应;这次回来,私家车的叫车业务终于合法化了,两年来的市场培养已经分化出来很多细分领域:顺风车,快车,专车等,所以我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地用车。这能够节省下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不必费神开车,不必费力找停车位,还可以在堵在最后几百米的时候从车上跳将下来,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攥在自己的手心——典型的拿钱买时间的方法。如果按照每天花费元(上下班两个长途,中间若干个短途),每月平均工作25天记,只消花上元一个月,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既可以预约,也几乎是随叫随到的车队,车型包括:奥迪A4,凯美瑞,雅阁,标志等等。这个成本看起来巨大,但如今的北京,有些区域一个月的停车成本就在一两千,再往上摊薄油钱,车损,保险,违章处理等等支出,也就是额外花费两三千的事情。如果对于个人市场来说,这还算是个巨大的成本,那么在企业和政府市场,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只要没有在数量上达到一个临界点,自己养车队的代价就太过高昂,二者的区别有如自建datacenter和使用aws。
而且,也许10年后,当自动驾驶成熟普及起来,这一代价还会继续降低。
(2)
打车大战催熟了国内的O2O市场,以北京为例,小到路边的煎饼摊,大到一间酒店,都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