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肚皮鼓起来
小时候的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是从哪来的呢?”小小的人儿,心中装满了大大的问号,它自然地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游戏背景
我们班的高老师怀了小宝宝,最近班里的孩子们对高老师日渐隆起的肚子产生了兴趣,感到十分好奇,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肚子慢慢的变大了?里边的小宝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他都在里边做些什么呢?怎样吃东西呢?一系列的问号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游戏生长点1:我从哪里来
我们的游戏:晨间区域活动时,梓菡跟慧同来到了图书区,两人分别选择了一个毛绒玩具把它放到了衣服里,然后躺在了垫子上。这时一旁的芮宁发现了他们两个,大声叫着:“快来看啊,有人要生宝宝了!”叫声立刻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来观看。
小萌:你们的肚子也太大了吧,像个大气球,不会爆炸吧。
佳格:小男生才不会生宝宝呢,爸爸妈妈结婚后才会生宝宝。
一诺:高老师的肚子里就有一个小宝宝。
梓菡:医生会在我的肚子上割开一个小口,然后我的娃娃就出来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有的选择当医生,最后成功的帮助梓菡、慧同将娃娃取了出来。
吃完早点后,几个孩子仍在讨论......
佳朔:我妈妈刚生了一个小妹妹,她是从我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雨萱:我妈妈也刚生了小宝宝,她的肚子上有一个小口,医生给缝起来了,很疼。
一诺:小宝宝是怎么进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呢?
艺诗:小宝宝都是一个小天使,他会慢慢的爬到妈妈的肚子里,这是送给你的珍宝。
佳格:妈妈喝的水进到肚子里就会形成一条小河流,宝宝小的时候是一个小蝌蚪,是个潜水冠军。
梓菡:妈妈吃东西,宝宝就会吃东西,吃得越多就会长得越大,就会把妈妈的肚子撑大。
尚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又没有牙,怎么吃饭呀?
磊磊:小宝宝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呢?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起了头......
分析解读:大班幼儿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对喜欢的事物总喜欢刨根问底。观察到班级高老师的变化,对“我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梳理他们的已有经验:知道鼓起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小宝宝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他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
通过聆听孩子们的交谈,我惊讶孩子们的话语表达:首先孩子们勇于表达并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语言连贯、清晰。在科学探究方面,孩子们能够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比较,有着浓浓的探究兴趣。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又有了新的疑惑:小宝宝都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呢?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当幼儿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时,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问题,解答心中的疑惑。
支持推进:针对孩子的疑惑,我选择了两个动画视频《小种子找朋友》和《长大的小种子》,让孩子用比较直观的方式了解:宝宝来到妈妈肚子里的过程是“小种子找朋友”的游戏。爸爸的小种子叫做精子,像小蝌蚪;妈妈的小种子叫卵子,像小水母。小蝌蚪游呀游,遇见了小水母,它们俩就做了好朋友,亲密的结合在一起,变成了真正能孕育小宝宝的小种子,而那个小种子就是你。小种子慢慢成长,先是心脏,接着是脑袋,然后是整个头部、四肢,妈妈会通过脐带把营养和氧气送给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10个月,妈妈的大房子变小了,你就出生了。
当宝宝出生以后可以靠自己的肺部呼吸了,嘴巴也可以吃东西了,医生就会把脐带剪断打结,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剩下的脐带就会脱落,脱落的地方慢慢的就形成了肚皮上的肚脐。
游戏生长点2:怎样保护肚脐
最近班内总有几个小朋友掀起衣服露出肚子,好奇的抠抠小肚脐,观察着、比较着。原来,他们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肚脐都长得不一样,有圆圆的肚脐,有凹进去的肚脐,也有凸出来的肚脐。午饭过后,几个孩子在等待测体温时,开始了谈论......
我们的谈论:一哲:你看,我的肚脐眼是圆圆的。
磊磊:我的肚脐也是,它是往里边长的,像个小洞。
梦霖:我的是有点鼓出来的,跟你们都不一样。
佳格:以前肚脐那里是有根脐带的,脐带掉了就变成了肚脐眼,那是妈妈爱我们的标志。
敬贤:王振宇你的肚脐眼怎么是黑的呀!
小萌:那都是细菌,你快回家洗澡吧。
一禾:洗完澡要抓紧擦干,我有一次就是洗完澡肚子疼没来上学。
江宇:我睡觉时没盖肚子,我就感觉很疼。夏明哲还经常把衣服掀上去,露出肚子,那样也会肚子疼。
这时,一旁的奕铭跟晨乾竟然互相敲打起了肚子......
分析解读:强烈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对“肚脐”产生了兴趣。“肚脐的形状怎么会长得不一样?应该怎样保护肚脐?”
梳理孩子在讨论中的已有经验:每个人的肚脐长得不一样,是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是妈妈爱我们的标志。肚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有保护肚脐的经验:知道讲卫生、勤洗澡,洗完澡后要及时擦干,睡觉时要盖好小肚子,不乱抠,不乱给别人看,更不能用手去敲打我们的肚子。
支持推进:孩子们对保护肚脐已经有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恰好图书区有故事绘本《肚脐,你好吗?》,借助绘本推荐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肚脐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方法,让孩子知道保护肚脐的方法。
第一,不要刻意去玩弄肚脐。
第二,为了肚脐卫生,不滋生细菌,可以适当清洗,但不宜过于频繁。
第三,清洗肚脐时最好用棉质等比较柔软的布料,切记不要用手抠或者其他硬质东西去挑肚脐眼里残存的灰垢。
第四,不要给肚脐涂抹任何护肤品。
看看我的小肚脐肚脐,你好吗游戏生长点3:动物也有肚脐吗
我们的游戏:户外活动时,磊磊发现了一只蟋蟀,观察了半天,跑过来问我:“蟋蟀的肚脐在哪啊?我怎么也没找到。”
一诺:只有我们才有肚脐,小动物没有。
晨乾:不对,海马就有肚脐,小海马就是从大海马肚脐里生出来的,我在电视上看过。
小萌:袋鼠妈妈前面那个口袋里应该有肚脐吧。
艺诗:乌龟和螃蟹全身都是硬硬的壳,它们没有肚脐。
一哲:虾也没有肚脐。
............
家园共育:请小朋友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小动物,看看动物到底有没有肚脐?跟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跟我们一样有肚脐?回到幼儿园后分享给大家。
经验提升:胎生的动物有肚脐,卵生的动物没有肚脐。青蛙、鳄鱼、乌龟、小鸟等都是卵生的,所以它们没有肚脐。胎生的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也就是说,只有哺乳动物才有肚脐,有肚脐的动物都是喝奶长大的。只不过像袋鼠这样在妈妈育儿袋中长大的动物属于例外,它们是喝奶长大的,属于哺乳类,但是它们没有肚脐。
游戏生长点4:我做小孕妇
最近高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身体也越来越累了,很多事情在做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方便了,甚至显得有些费劲儿。梦霖、艺洳看到后,来到表演区分别选择了一个气球,吹得鼓鼓的,放在肚子上,开始了自己的游戏......不少小朋友看到后也激发起了游戏的兴趣。
我们的游戏:一哲、慧同将气球塞进了衣服里,选择了继续玩桌面玩具,当他们捡地上的玩具时,原本就胖胖的小男生,再加上一个鼓鼓的大肚子,明显感觉到很吃力,捡了好几次才成功的将雪花片捡起;今天正好值日的诚栋小朋友,擦桌子时带着气球,腰一直挺得直直的,不敢弯腰;恒恒摞椅子时因为带着气球,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椅子摞到第七个上;晨妤画画时,胳膊一直伸得长长的;艺洳喝水时也是等到所有小朋友都喝完了才去接水......
慧同:肚子太大了,我都蹲不下了,捡玩具的时候真费劲。
晨妤:我画画太不方便了,都够不着桌子了。摞椅子时要用很大力气,才能放到上面。
佳格:上厕所时我都不敢蹲下。
艺洳:喝水的时候不敢去排队,人太多了会挤破气球宝宝,我最后才去喝的水。
诚栋:我擦桌子时很不方便,弯不下腰。太累了,我不想玩了。
分享交流:师:刚才不少小朋友体验了做“孕妈妈”的游戏,你们有什么体验?(幼儿说挺着大肚子做事情太不方便了,觉得很辛苦。)可老师挺着大肚子,每天还要带我们拍球,跟我们游戏,看我们午睡,帮我们梳头发,收拾整理教室......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艺诗:我给老师捶捶背。
一哲:我帮老师倒垃圾。
小萌:看到老师掉东西时,我帮老师捡起来。
诚栋:我帮老师倒掉杯子里的凉水。
艺洳:我给老师做个礼物。
一禾:我帮老师扫地、搬凳子。
诚栋:我还可以给老师讲故事。
磊磊:我替老师浇浇花。
师:每个小朋友的妈妈在怀你们的时候都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点什么呢?
我帮老师倒垃圾我给老师递水杯测温时,我会弯弯腰掉东西时,我会捡起来分析解读:孩子和老师在幼儿园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相互关心、相互关爱。孩子利用气球来帮助体验“老师妈妈”,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老师妈妈们的辛苦与不易,发自内心的萌发出感激之情,并在实际生活的相处中,用行动来诠释爱。
甜甜的话送妈妈
妈妈我爱你,我想回家给你捶捶背。妈妈我长大了要给你买件衣服。妈妈你是我的女王,我长大后要给你买个皇冠。妈妈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活动延伸:画一画《我心中的妈妈》
绘本故事《我妈妈》
孩子们通过观看绘本故事,知道了每个妈妈都扮演着很多种角色,明白了妈妈在家里是最辛苦、最勤劳、也是最爱你的人;通过画一画“我心中的妈妈”,孩子们在脑海里塑造了一个个美丽的妈妈的形象,更直接的表达出自己对妈妈的爱。
家园共育:请小朋友回家后帮妈妈做事情,并请家长朋友们为小朋友记录美好瞬间,将照片或视频发到群里,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对妈妈表达爱的方式。
家长反馈: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孩子们在家里愿意主动帮自己做家务了,还会说甜甜的话,而且说出来的话让人很惊讶、很感动,感觉孩子慢慢的长大懂事了,感到特别欣慰,很感谢老师开展这些活动。
游戏生长点5:动物怎样生宝宝
我们的游戏:晨间区域活动时,梓菡又玩起了她最近很喜欢的“生宝宝”游戏,她将一个小鸡的玩偶放在了肚子上,和佳格、艺诗一起在图书区开始了游戏。过了一会儿,磊磊过来了......
磊磊:小鸡根本就不是这样生出来的,它是鸡妈妈先生一个蛋,然后再孵出来的。
佳格:我知道,蛋是椭圆形的。
艺诗:鸡妈妈一次能生好几个蛋宝宝。
一哲:不对不对,小鸡是从鸡妈妈屁股里生出来的。
支持推进:小鸡到底是怎么出生的?孩子们非常好奇,但没有机会真正见过,我搜寻了视频:《小鸡的孵化过程》,和孩子们一起来观看。原来鸡妈妈会先产下鸡蛋,小鸡没出生之前都是住在蛋壳里的,蛋壳就是小鸡没出生之前的房子,鸡妈妈把鸡蛋放在肚皮下面温暖它,大约孵化21天,直到小鸡在蛋壳里悄悄长大,然后破壳而出。
经验提升:小鸡、小鸟都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这样的生殖方式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卵生。卵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一般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基本上都是卵生的。
动物除了卵生,还有一种生殖方式:胎生。胎生是指某些动物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脱离母体,哺乳动物一般都是胎生的。
常见的卵生动物:鸡、鸭、小鸟、青蛙、蝴蝶、蜻蜓、小鱼、蛇、乌龟等。
常见的胎生动物:小猫、小狗、牛、小猪、兔子、老鼠、大象、狮子、老虎、小熊等。
游戏生长点6:轻声细语我最棒
我们的游戏:梓菡和几个小朋友在图书区看《动物世界》的图书,慧同在旁边边翻书边跟美工区的奕铭很大声的讨论着什么。
梓菡说:“张慧同你太吵了,不要跟我们在图书区玩,你会吵到我们的‘小宝宝’的。”一诺也跟着说:“也会吵到高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佳格:“这都是噪音!”
“对,弹珠撒到地上、在图书区玩打架游戏、表演区的乐器乱吹乱敲、推着小椅子吱吱的响,这些声音都是噪音!”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茹艺右手食指放在了嘴边,做了个大大的“嘘”的动作:“我们设计标志提醒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不乱吵、不发出噪音吧!”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于是,孩子们开始到区域内设计标志。
我设计的标志
洗手间要安静喝水时不讲话图书区静悄悄轻轻讲、静静听活动反思:《圆圆的肚皮鼓起来》活动的开展,源于孩子对身边老师身体发生变化的兴趣,模仿老师的体态开展的角色游戏。游戏中教师观察孩子的游戏,追随孩子兴趣,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发展,选择恰当的支持策略引发孩子持续主动探究,不仅在自我保护、经验认知、社会性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提高,爱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游戏仍在继续......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