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pfzhiliao.com/现在已经步入秋冬季节,季节更替,环境影响,体质较弱的会出现各种疾病,那我们接下来就说几类证,通过中医药方,药汤来帮助大家度过秋冬季节,甚至春夏都可以使用,今天主要跟大家说一说桂枝类方。桂枝类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是学习中医首先应了解与熟悉的。要熟悉桂枝类方,必须首先熟悉桂枝这味药。桂枝是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及广西,具特殊芳香,味微甜而带辛辣。桂枝的作用范围很广,《伤寒论》方中有44方用了桂枝。从临床文献来看,桂枝可用于发热、自汗、身体痛、关节痛、头痛、腹痛、腹泻、四肢冷、胘晕、烘热、气上冲、遗精、心动悸、脉结代、喘息、短气、浮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瘀血、精神异常等病证。桂枝的药效不是单一的,其适应范围很难用现代医学的某种病名来对照。可以说,桂枝是中医最难用的药物之一,但也是最有魅力的药物之一。因为桂枝是“证”的药,而不是“病”的药。桂枝是一味纯粹的中药。中医用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术语来概括它的功效在这里,要把这些术语解释清楚,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姑且绕过它,先看看桂枝临床应用的指征是什么吧!桂枝证中医将药物的应用指征称之为“药证”,桂枝的应用指征可以称之为“桂枝证”,这是对桂枝应用范围的特征所作的概括。换句话说,桂枝证是中医应用桂枝的证据。这是中国人数千年积累的应用桂枝的最为实用和重要的经验。譬如,把桂枝比作箭,那桂枝证就是目标,目标对准了,命中率便高;同样,药证相对了,疗效自然会出现。道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对证下药”或“方证相应”。可以这么说,药证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和规范,是辨证论治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古往今来,没有一位真正的中医不在药证的判定上下功夫的。桂枝证由两部分组成:1.发热或自觉热感,易出汗,甚或自汗,恶风,对寒冷感觉敏感,关节痛;2.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心动悸,易惊,烘热,失眠。桂枝证的发热大多是低热,或仅仅有自觉的热感,同时伴有出汗、恶风、怕冷。诊察时常见患者的腹部皮肤及手心比较湿润。腹部的上冲感或搏动感,中医称为“气上冲”、“奔豚”、“脐上筑”。正常时,腹主动脉的搏动是不易感知的,只是在体质虚弱的状态下,才能有搏动感或上冲感;同样,易惊、失眠、烘热面红、心动悸等均是这种反应。可以推测,桂枝证是体温调节、汗腺分泌、血管舒缩、神经兴奋抑制等功能失衡的一种病证。感谢大家的阅读,为大家介绍桂枝体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