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1110/6387.html
*你再主动一点点?我们就有故事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都是要求孩子从小能像“孔融让梨”那样,大度、谦和,不计较。家长也会忍不住用“听话”、“懂事”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尽管孩子当时伤心难过的眼泪都止不住。
可事实上,当父母这样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心里何尝不委屈呢?当我们成为成年人,也能够清晰看到——
忍让不但没有好结果,反而会让别人更忽视你。
谦卑未必换来尊重,反而让装腔作势的人争抢到资源。
所以,人的大度谦和,必须是要建立在底线之上的。
闫涵妈妈的这篇文,戳中的不仅是亲子教育之痛,更是很多人从小到大内心的痛点。
凭什么我年龄大,我就要把最心爱的东西让给小的。
凭什么明明很伤心,却还要表现出大度,来成全无礼之人。
孩子要学习的绝不是一昧忍让,他们必须要学会如何正当捍卫自己的权益,如何合理争取自己想要的。
不想给的,不要给。
这个底线,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财富之一。
十二
01一件小事看清一个人
一个亲戚把我拉黑了,起因在于熊孩子之间抢玩具。
上周末,亲戚带着他们家4岁的儿子来玩。2岁8个月的儿子喆同学很喜欢这大哥哥,基本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和他分享。
晚饭前这个4岁的孩子,直接冲进卧室,大模大样参观了一圈。拿拿这个拿拿那个,最后看上了喆同学的蓝色费雪小海马。
这个小海马,喆同学出生那天开始就听着睡觉,是最爱的玩具,没有之一。看到小海马在哥哥手里,喆同学有些不乐意,说了句:“这是我的。”哥哥不理,哥哥的爸妈也没理。
过了几分钟,哥哥把小海马随手扔沙发上了,喆同学喜出望外,冲上去把海马拿了回来。那失而复得的惊喜表情,是最原始的满足。
接着,他小跑着把小海马放回卧室自己的小床上,并且放在了它应该在的枕头旁边。
吃完饭,4岁的哥哥要走了,突然又冲到卧室,把小海马又拿了出来,拎着它的小尾巴甩啊甩。喆同学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在哥哥手里,大声说:“这是我的小海马。”亲戚两口子象征性说了句:“把玩具还给弟弟吧。”哥哥耍赖:“我还没玩够,我想拿回家玩。”
听完这话,亲戚两口子看看我。
我蹲下来问喆同学:“哥哥想拿回去玩两天,行吗?”他拒绝得很干脆:“我还得听着睡觉呢。”
我没有强迫喆同学“分享”,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我的支持,我不能在他最希望得到妈妈支持的时候背叛他。
我转过头对亲戚家的孩子说:“弟弟得抱着小海马睡觉,你先还给弟弟,回头婶婶给你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好不好?”
亲戚有些怒恼地把玩具抢过来塞到我手里。孩子哇的一下大哭,亲戚哄都没哄,连拉带扯地把孩子拉走了。
我和他们说再见,喆同学和他们说再见都假装没听见。
等孩子睡了,我打开电脑选购小海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