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科学家发现煮饭时放入椰子油可以使米饭卡路里减半」的报道靠谱吗?原理是什么?背景知识:首先得说明淀粉的结构:淀粉是由一个个葡萄糖分子连在一起构成的,有线性的,也有分支,最后就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聚合物。淀粉中每个葡萄糖单元之间的化学键是糖苷键,这个键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断开,也就是水解,淀粉断开(水解)的结果并不是重新回到一个个葡萄糖的样子,而是并没有全断,成了一个个不同长度大小的分子图中糊精就是好几个葡萄糖连在一起,麦芽糖就是2个葡萄糖。煮饭的过程中淀粉水解成为糊精,这一过程叫做糊化。人如果要吸收淀粉,必须把他们水解成葡萄糖,所以煮饭(糊化)的过程,有利于淀粉吸收。然后问题来了,在动物(人)体内,淀粉是怎么被一个个断开成为葡萄糖的呢?淀粉酶。广泛存在,以唾液淀粉酶为例,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话说人体内没有水解1,6糖苷键的酶,所以无法消化植物里的纤维素,马等食草动物就有。酶对于底物(就是淀粉)的构型要求很严格,就像是钥匙和锁,淀粉(钥匙)构型有所变化,就无法匹配淀粉酶(锁)。淀粉的葡萄糖分子一个个其实并不是像示意图中画的那样子舒展。其实每几个葡萄糖分子会自发形成螺旋,整个淀粉分子就像是一头卷发一样。这些螺旋其中是可以差入东西的。淀粉的水解产物有一种糊精,叫做环糊精,是7-8个葡萄糖分子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桶的结构:整个桶的里面是可以插入东西的。插入的方法也各种奇葩,我记得有一种是把环糊精和要插入的东西在一起干粉研磨,磨到砰的一声,就插进去了……还有使用客体蒸汽的什么的,题目中的方法或许是一种方法。当然这属于主客体化学的东西我不熟悉,有错欢迎指正。菊花一样的就是β环糊精,插入菊花的是一个长链的分子。菊花内大约有5-7nm的空间。另外注明的初中生物课实验,淀粉遇碘变蓝就是因为碘分子插入了淀粉的螺旋里。背景交待完毕……结论:题主所说的椰子油,含有油性的分子,它,可以插入淀粉的螺旋中,根据插入的东西的不同,淀粉的螺旋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变了多了,淀粉酶就无法识别淀粉,从而无法水解成葡萄糖,无法吸收,就直接排除体外了。如果要证明这一论点,可以做一个实验。理论上有很多脂类都可以有这样的效果。而且某些食物独特的风味就是利用了淀粉和油脂的相互作用。题外话:由于暴饮暴食过度扩张的胃是可以通过逐渐控制饭量而减小的,胃小了,自然容易饱。与其花心思让吃下去的淀粉不吸收直接排泄,为何不直接少吃一半呢??图文来源:知乎日报?原作者:刘海马校团委新媒体工作部编辑:罗瑾审核:王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