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骗子的新生意:互金平台骗贷!
说起来前几年,信用卡的骗贷现象,不少银行仍然心有余悸。好好的“上班族”提供个假资料,N张卡来回倒腾,最后就不还了。
现在银行风控步步升级,骗子也选择另辟蹊径,一条新式诈骗链条形成,盯准的就是时下最热的互联网金融!
骗贷者只需要元购买一套虚假资料,就可以骗贷20多万!钱一到手,人就消失,这就是我们说的平台“坏账”,久而久之,自然拖垮了平台。
有些平台确实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无法应对成群结队的骗贷者,有些则是因为“内鬼”甚至是为了“冲量”,故意降低了借贷者的风控门槛,造成了平台贷款余额的虚假繁荣。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是完全的一条产业链,甚至有骗贷导师大发其财传授经验。下面来看看各种角色扮演:探金者:靠“骗贷情报”一年获利百万骗贷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一个助贷群体——他们专营在各大贷款平台间,去寻找风控规则。陈昕冰,90后,毕业后就泡在各大玩信用卡的论坛中,是典型的“玩卡一族”。他手头有几十张信用卡,申请、养卡、提额、套现,每个月“以卡养卡”,玩得炉火纯青。持续一年后,他发现信用卡几乎都申请过——他面临资金断流。年,互联网金融崛起,新的消费时代到来,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新篇章。尤其是P2P发展到如今已进入消费金融时代,人们利用现金贷、消费贷进行提前消费。让陈昕冰惊讶的是,这些新生的消费金融平台,风控比银行简单太多,只需要网上提供部分资料,就可以放款。用玩信用卡的一套,再来玩互金贷款,简直是“降维攻击”。他专研各个平台的规则,并将经验,分享在各个群和论坛中,很快,他身边聚集起一批拥趸。
年,他开始将“情报”变现。他组建自己的QQ群,要入群者,就要交纳“”的学员费——他建立起3个千人大群,获利多万。
他定期会开一场视频课程,每个学员需要交纳20元,堂堂爆满,一堂课就可获利近万。陈昕冰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测试规则,并写成攻略。他手头有很多学员的资料,他用这些身份去测试平台规则,“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多贷款平台,没有什么风控,只有一些简单的规则,”陈昕冰发现,很多平台的风控,“简直滑稽”。比如一些平台,无视黑白户(所谓黑户,就是征信记录有逾期的污点用户;所谓白户,就是还没有过信用卡和其他借贷记录的用户),只需要填写实名制手机和身份证,就能下款。
他将这些规则,集结成攻略,每日共享到QQ文件中,一年时间已更新多个。陈昕冰一边帮学员借款,成功下款后,收取10%的“服务费”;一边将借款经验输出,收取一些“会员费”。他每年轻松获利多万。
陈昕冰群的学员,也是“各怀鬼胎”:一种是“学完自用”,这里包括大量的骗贷者;另一种,是贷款中介,他们去各个论坛和QQ群中发广告,招揽急需用钱的用户,帮他们贷款,从中提成,一般服务费高达10%。最后一种人,会将这套技术,拿出再卖,建立新的QQ群,做和陈昕冰一样的事。陈昕冰管自己叫“探金者”。
骗贷者:元资料骗贷20万!探金者提供了足够多的情报后,最为罪恶的门徒——骗贷者才缓慢登场。在陈昕冰的群中,最为踊跃的学员,是个90后,网名“小白”。他并不是“小白”,他从事骗贷行业已一年之久,靠着多套虚假资料,混迹在各大借贷平台间,获利几十万。“骗贷的第一步,是搞到一套完整的资料,”小白从网络上购买了多个“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的组合套餐,价格在到0元之间。
小白最早就是从一位名叫“老曹”的网友那里搞到资料。“身份证元一张,成套组合元一套,”老曹在各大骗贷群里,公开销售他的库存。
“身份证有很多来源,有的是专门去农村或火车站收,元一张,一些急需用钱的人就会卖;也有遗失的,汇集到我这里”,老曹是一个“中转站”,将各种渠道的身份证收集起来“销赃”。老曹称:“在运营商、银行我都有点关系,可以利用身份证办卡。一些难搞定的银行,我会让长得有点像的人,拿着身份证去办卡”。身份证、实名银行卡、实名手机号,这些都是网络上识别一个人的重要三要素,当你具备这些,基本可以以假乱真。“这还不够,”小白买了几个便宜的智能手机,一个手机配一张手机卡,安装上淘宝、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