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更聪明教你如何搞定他

1、爬高

您家的孩子有没有喜欢爬沙发,喜欢往餐椅上爬,不管能不能爬到,想尽一切努力爬得更高,动用四肢,借助一切工具爬高。

解析: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宝宝在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不允许"、"不行",这样会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孩子大运动的积极性。

因此,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与宝宝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内,保证孩子在您可控的安全范围之内,以免引发危险。

还有要注意的是诸如瓷砖,桌脚,窗户脚,各种尖锐突起的家具周边包上防撞条;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等等。在做好保证安全的措施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

2、咬人

场景一:不让宝宝去客厅玩,不能打扰睡觉的奶奶,孩子冲着你的肩膀就是一口,死死的咬下去,你坚强的忍住了,肩膀已经出现了血色,只是皮儿还没有破。。。。。

解析: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需要及时制止

宝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准备出牙,因此出牙的不适等等让宝宝喜欢啃咬东西,而且这时的宝宝根本不知道咬人是对还是错。在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

当宝宝大一些,大概在1岁左右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兴奋就咬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宝宝自身宣泄情绪的发式,不过是用错了发泄方法而已。此处挨咬宝妈的请默默的擦擦眼泪。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父母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3、撕纸

场景一:娃坐在被撕得乱七八糟的纸巾堆里,对你嘿嘿,你就按捺不住内心的一团火焰。。。。。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六七个月的宝宝,只要爸爸妈妈在他面前撕纸或者自己撕纸的时候,总会咔咔咔的大笑,很可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宝宝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基于一种好奇心理的,当他们发现用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张的形状而且有发出声响是一件很神奇、很好玩的事。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好奇心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应该阻止宝宝的撕纸行为,毕竟这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而且爸爸妈妈还在一旁慢慢教导宝宝撕出不多的形状和轮廓,让宝宝多图形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当宝宝撕完纸后要及时清洗小手。

4、扔东西

场景一:给你积木,扔了,给安睡海马,扔了,给这个不倒翁,扔了,捡起来扔,捡起来扔,你那个火啊,蹭蹭蹭的。。。。。

解析:适当教育,不要严厉制止

9个月大的咚咚,在家里总是随手抓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外扔。咚咚妈把咚咚放在儿童床里,给他一些玩具。咚咚就将玩具都扔了出去,咚咚妈就捡回给他。转个头,咚咚在次把玩具扔出去,还乐得"咯咯"笑。

其实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正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例如让宝宝把小皮球扔出去再让他捡回来。可以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玩"扔扔捡捡"游戏的前提下,父母要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

5藏东西

场景一:床下有他藏的小盒子,沙发下有他藏得饼干,餐椅垫下藏得。。。。跟一只老鼠似的,什么都藏。。。。

解析: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宝宝一岁半左右就喜欢玩"藏匿游戏",而且可以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让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有时候,父母不妨陪宝宝一起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也能很快从宝宝的"秘密基地"里寻找到。

此时的父母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8特别小气

解析: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到3岁这个时期,会变得很"小气",一直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所以常常会出现霸占着自己想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的现象。

在这个时期的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而且在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宝宝会跟着父母学习,当父母做出一个好的表率时,有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总结

宝宝虽然很折磨人,但反过来说,宝宝既然那么爱折腾,就是脑袋比较灵活呗,他要不断尝试认识新鲜的事物,这也是聪明的表现。妈妈们不要烦躁了,想办法照顾好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赞赏

长按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yh/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