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释梦意识窗口在记忆模块间的穿越

作者:谢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唐代诗人李白曾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将人生喻为短暂的梦幻。有些人生如梦,有些梦若人生,还有梦想人生......梦——五彩缤纷,诡异神奇,我们每晚都在梦境中游弋,但真容却那么隐秘,那么遥不可及......

正常的人生就是梦与现实的轮回,而有些精神病人始终停留于梦境,一个无视他人的自我世界之中。我国古代亦有不少关于梦的传说——黄粱美梦、庄生梦蝶、梦笔生花,等等。在整个人类史上,梦可谓千古之谜,虽然人们一直在寻找梦的意义——神的启示?隐秘的潜意识?孤寂的自我世界?与自己内心的对话?窥探内心之镜?现实的虚幻体验?内心的自我整合?残留的精神映像?等等。

但迄今为止,人类并未能从梦的迷雾中走出。即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梦的生理学机制依然知之甚少,除了各种玄秘的猜测,亦不乏五花八门的“科学”假说——激活·综合理论、连续激活理论、紧张性不动反射假说、危险模拟假说、激发长时记忆或强化语义记忆假说、测试和选择心理图式假说、随机副产物假说,云云。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宣称,梦是梦者的镜子,不是神的显圣,也不是现实的预兆,梦表现了被压抑的内驱动力和梦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冲突。有人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称为划时代的杰作,也有人称其为“20世纪最惊人、最狂妄的智力骗局”。释梦——充斥着让大众叹为观止的心理玄说,一些所谓的“科学”学说也是那么的苍白!如何才能解开千古梦惑?本文将用科学事实与逻辑分析助你剥掉缠裹着梦的神秘面纱......

梦中映像(百度百科)

如何才能揭开梦的神秘面纱?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记忆就不会有梦,即如果我们不知道大脑如何记忆,就不会知晓我们为何做梦。那什么是记忆呢?通俗地说,当你合上双眼,可以回忆刚才、几天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往事,这就是记忆。记忆可谓大自然的奇迹,但无人知道物质世界为何演变出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科学上,人们给“记忆”下了十分洋气的定义——“信息的编码、储存与提取”,但可笑的是人们既不知道记忆如何编码,也不知道如何储存,更不知道如何提取。但是,科学释梦必须从破解记忆之谜开始。

一、模块记忆学说

据估计,人脑的神经细胞有近千亿之多,是个天文数字。记忆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也需要许多神经细胞的参与(即一个细胞群)。记忆并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地一概而论的事情。首先因为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譬如,主要感觉类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相关的记忆机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它们可能分布于不同的脑区。此外,同一个对象往往分享这些不同的记忆类型,而诸多不同的对象组合成一个接一个的事件序列或过程……这些都可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令人颇为惊讶的是,迄今为止,几乎无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yh/6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