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投8亿美金,王兴为何看中理想汽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1/4453160.html
几乎所有新造车公司都在融资续命,理想汽车也不例外。文

李勤

封面来源

ICphoto

不缺钱的理想汽车正悄然进行一笔5.5亿美金融资。据《晚点Latepost》报道,理想汽车正在进行D轮融资,计划募资额5.5亿美元,其中,美团点评领投5亿美元,理想汽车CEO李想跟投万美元,这笔融资也将理想汽车估值由上一轮的29.3亿美元推高至40.5亿美元。理想汽车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应。如果不是IPO受阻,这笔5亿美金巨款大概率不会来自美团。去年8月,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王兴个人投资近3亿美元。拿到王兴投资后不久,据路透报道,理想汽车就秘交了IPO文件,计划募资5亿美元。但恰逢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及瑞幸咖啡交易额造假等黑天鹅事件,即便有特斯拉市值登顶全球汽车业,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公司也不得不暂缓上市。登陆公开市场遇阻,才有了在一级市场继续募资的举措。36氪从接近李想的人士处获悉,五一期间,王兴和李想密会,筹措此轮融资事宜。如果此轮融资按照计划完成,美团系资本在理想汽车的持股将超过20%。除了理想,小鹏汽车同样也在上市计划延后之后,转向一级市场找钱,36氪了解,小鹏已经拜访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但不同的是,小鹏汽车前期在研发上重金投入,以致当下已经资金告急,而理想汽车以严控成本著称,暂无现金流短缺之虞。李想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公司已经实现正向现金流”、“去年融的5亿美金趴在账上没动”。几乎所有新造车公司都在融资续命,而号称不缺钱的理想汽车,再次引入美团系的大额投资,无疑发出了加速扩张的信号。王兴看中的新赛道如果没有王兴,理想汽车的融资能力并不算强。李想自身也公开表示,由于成立比新造车浪潮发端的年晚了一年,理想汽车的早期融资遇到不小挑战。在年8月王兴投资理想汽车之前,这家公司的总融资额仅为10亿美元左右,只是蔚来上市前单一轮次的融资额。而在王兴和美团系资本加持下,理想汽车的融资额将陡增至20亿美元,距离新造车“融资王”蔚来IPO前的24亿美元并不遥远。36氪从多位理想汽车投资人处了解到,王兴去年个人投资理想汽车的3亿美元,乃是质押其持有美团点评股票所得。“王兴和李想很像,都注重自我学习和深度思考,会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视野。”一位接近两人的行业人士告诉36氪。互联网巨头进场投资新造车公司的案例有很多,BAT三巨头在蔚来、小鹏和威马当中都已下注,但是因为缺乏明确的业务协同,像王兴一样,连续跟进、大额投入的情况十分罕见。虽然美团早在年成立了出行事业部,进军网约车市场,但投入十分谨慎,年5月由自营转变为低成本的“聚合平台模式”。即便是出行市场的直接玩家滴滴,也未出手投资新造车公司。年初,滴滴曾与理想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筹划面向出行市场打造专用车辆。36氪从理想汽车内部获悉,这款面向出行市场的车型是一款纯电动MPV,但由于滴滴方面不再投钱,该项目早已停摆,“项目公告已经停更大半年。”就美团而言,其在汽车这个赛道上也并未有太多筹备。一位美团人士向36氪表示,美团战投部覆盖出行、餐饮、SaaS、物流和零售等领域,但是在汽车行业,“没有人比兴哥更懂”,至于美团投资理想汽车的策略,其也直言,“目前看不到啥业务协同,更多是兴哥看中的新赛道。”虽然短期看不到美团和理想的战略协同性,但智能电动车的终极目标指向自动驾驶,这被认为是出行行业的最大变量。多轮押注理想汽车的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告诉36氪,5年前,理想汽车成立时,其和李想就认为,“智能电动车加自动驾驶,在未来十年将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6月10日美股收盘后,智能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的市值达到亿美元,超越最赚钱的车企丰田汽车,跃居全球车企市值第一名,而其全年销量指引仅为50万台。在近期的饭否上,王兴的言论主题也是汽车和马斯克,6月24日的一条状态中,王兴写道,“在科技领域有句老话,「人们通常会高估未来两年将发生的变化,但会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这对智能电动车也非常适用。”

该花的钱省不掉

早期融资能力不足让李想在理想汽车内部推行了严苛的成本控制方式。多位理想汽车员工告诉36氪,公司已经3年没有涨薪。6月中旬,理想汽车实现1万辆量产车交付,但员工总数仅为人左右。相比之下,处在头部阵营的威马、小鹏汽车都至少有多人。对于成本控制的一个结果是,在头部阵营中,理想汽车的智能化投入受限颇大。小鹏汽车进行了芯片之外的全栈自研,蔚来在中美设置了智能驾驶研发团队,除了感知交给Mobileye,规划和控制算法都在自己手里。而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团队不到50人规模。“在感知硬件配置上,蔚来是三目配置,理想是单目,同样采用Mobileye的EyeQ4芯片,因为摄像头数量不同,软件叠层也不同,成本可以相差上百美金。”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36氪。同样,为了控制BOM成本,理想只配置了一颗前向毫米波雷达,而不是行业主流采用的3颗或者5颗毫米波雷达。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是有效的,4月末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想表示,公司已经有正向现金流,而隔壁的蔚来汽车仍然在挣扎获取正向毛利,理想汽车因此也被视为稳健经营的代表。但显然,如果不在智能化上做更多投入,则将错失参与未来竞争的门票。5月初,王兴和李想密会不久,自媒体《建约车评》就公布了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文章引用李想的表述称,“(李想)造车、拼命地卖车,就是希望在年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张自动驾驶赛道的入场券,到年的时候,让理想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商。”而理想汽车也规划了明确的技术演进路线图,具体包括:在年、年的时候,实现相当于L3级别的导航自动驾驶——NOA;在年,该公司所推出的全新车型X01,将会标配能够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系统;在年左右,理想汽车计划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OTA到量产车上。

钱是绕不开的

对应要实现的技术节点,理想汽车也一反之前的成本严控风格,转向大量自研和硬件增配,包括自研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LiOS,效仿特斯拉推出影子模式,引入神经网络架构和高精地图团等。与此同时,36氪也从理想汽车内部获悉,该公司已经为自动驾驶团队开放了近个招聘名额,而就在2个月前,理想汽车还对整车研发团队进行了减员。一旦研发投入激增,销量增长带来的费用摊薄就愈发重要。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理想汽车在全国共有19家零售中心,这显然难以支撑接下来的销量增长。蔚来拥有月销超过辆的成绩,关键原因正是飞速增加(超过家)的蔚来空间。理想汽车采用插电混动技术路线,其市场与燃油车重合度更高,受到传统车企的渠道挑战也会更大,因此,接下来的渠道扩张势必也会成为一个大额支出项。除此之外,过渡性的增程式技术也难免引发李想的路线危机。一位理想汽车人士透露,理想汽车APP中,有一句关于产品和技术定位的描述,李想自己改了4-5次。而在接下来的车型研发中,理想汽车也会采用增程和纯电兼容的路线,这显然又需要一笔研发投入。在造车这个资本密集、竞争残酷的创业赛道上,必要投入显然难以绕开,理想汽车通过低成本的经营和技术策略后来居上,跻身头部阵营,但参与未来竞争的筹码,仍需要快速补上。好在王兴和美团及时提供了弹药。延伸阅读:理想汽车李想:我为什么要加码扩张?

一李想是谁?

湖畔大学五届学员,“80后”创业者代表人物,创办过泡泡网、汽车之家,目前是“理想汽车”创始人及CEO。

如下是李想在湖畔大学“春耕会”辩论赛上关于“持续扩张”的观点。

二理想汽车,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理想汽车成立5年,和蔚来、小鹏等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新势力”。

理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智能电动车,主打有娃的家庭用户群体。年12月首批“理想ONE”汽车下线交付,至年6月,累计交付辆。

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燃油车、新能源车并存,新能源车中纯电动、混动、增程式电动等解决方案并存,电动车的电池解决方案,又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并存,磷酸铁锂电池又有了“刀片电池”的新解决方案……这是个跑马圈地的“战国时代”。

未来,“自动驾驶“是公认的趋势,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大量的行车数据和道路数据来哺喂,谁拥有最多的智能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效数据,谁就可能成为行业老大。

但有着市场、用户优势,并凭借于此长出多家互联网巨头的中国,在汽车这个市场上对海外品牌相当开放。特斯拉大举进驻中国,让本就激烈的战局多了一位强劲的对手。

所以,无论是眼下群雄逐鹿的新能源车,还是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到底谁能胜出——是传统品牌车企、是自带光环的特斯拉,还是对数据有更深理解的造车新势力们,棋局未定,瞬息万变。

正式访谈:

01如何看待不确定性

湖畔大学:你怎么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的不确定性?

李想:我觉得疫情、暂时的经济下滑等,是小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要看到这里面长期的确定性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有三个确定性的东西是我们要去改变的,它是问题,这些问题会持续存在,你改变的程度越高,就越有价值。

第一个是充电,这是在中国或者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长期解决不了的。

第二个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车覆盖到更多的人群,能不能进入到10-50万占据销量80%的主流人群当中去。要做到这一步,一是要把成本真正压下来,二是要把智能化、自动驾驶、电驱动这些东西做到更普及,好的科技,好的技术应该让更多人去使用。

第三个,接下来,传统的一级供应商可能没有办法满足我们之后技术的发展,所以自动驾驶、算力平台,包括整个的智能座舱就全要开始自研了。

这跟PC厂商变成智能手机厂商有点类似,PC厂商把供应链做好以后攒起来就行,智能手机厂商从硬件到系统、云服务、安全、账号都要自己来做,能力要求不一样,价值也就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这三个是接下来五年不变的,每一个往前进步了,汽车销量就会持续提升。

02当下业务,持续扩张or优先盈利?

湖畔大学:“春耕会”辩论赛上,你的立场是“持续扩张”,现实中理想汽车也是扩张策略么?

李想:我们正好在一个转折点上,面临着从0到1向从1到10的转变。

我们之前的时间都在研发,正式销售才几个月。从0到1的时候,你会小心翼翼地验证模型,用最小的产品验证整个商业闭环,不会轻易去扩张。

春节整理战略时,我们很清晰地发现必须要扩张,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大,而我们所处的市场、行业决定了一定要扩张。

湖畔大学:扩张是指扩张什么?

李想:比如,我们原计划今年线下汽车门店数量新开20家,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新车交付后客户满意程度很高的情况下,20家店意味着把“圈地”机会给到了竞争对手。所以策略调整以后,我们今年的开店数量,从全年开20家,改为全年开60家店,这个是渠道的扩张。

另一个是重大核心技术的布局。比如,公司原计划明年启动L4自动驾驶的研发,改为今年就开始启动,这又是一个10亿规模级的投入。

湖畔大学:战略调整的判断依据,或扩张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李想:我觉得是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市场真实的反馈,我们发现,一个城市有或没有理想汽车门店,市场占有率相差8倍,这意味着实体门店能大大提升汽车销量,所以要进行渠道扩张。

第二,我们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战略,根据战略来反推今年要达到的目标。

第三,看竞争对手会怎么做,得把竞争的主动权拿到自己的手里。比如,我们可以只开20家店,达到今年的原定目标,但如果对手增长是2倍,相当于你是负增长。一旦对手获得竞争优势,它会拿走最好的资源,供应商的资源、用户的资源、媒体的资源、渠道的资源。

湖畔大学:特斯拉在国内扩张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李想:用一切手段去扩张。他们也在持续解决我刚才说的三个问题,第一去建充电桩,第二不断降价,覆盖更多的价格区间,第三是技术投入,电池的投入、芯片的投入。

湖畔大学:你对未来5-10年汽车市场的战略判断,以及跟目前扩张策略的连接是什么?

李想:未来5-10年,自动驾驶是趋势。自动驾驶是AI的竞争,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车的AI,一个是道路环境的AI,这两个全部来自于数据,AI的生产资料是数据。所以我们如何通过足够多的车,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和高质量的训练模型,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竞争的根本。

我们现在卖出去的每一辆车,都带着自动驾驶的能力,带着自动驾驶的数据收集和训练能力的。

03扩张的缰绳:收支平衡、滚雪球效应

湖畔大学:扩张的限度在哪里?

李想:不要烧钱。我们可以放弃盈利,但是要保证较高的毛利率,只要保证现金流为正,把自己所有的毛利投入到技术研发和用户服务中去。

还有一个逻辑,是我们从战略目标到业务架构、到组织和整个财务资源的分配,都共识一点:所有“滚雪球”式的钱我们是一定要花的,“滚雪球”是高质量的扩张。

湖畔大学:怎么理解“滚雪球”?

李想:比如,品牌变的更好是值得花钱的,更多渠道和用户服务是值得花钱的,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这是值得花钱的。

其他什么短期的促销、降价那些,我们一分钱都不花了,这是属于“撒雪片”的,有一单没一单。有一些第三方快速导入的流量,我们也不花钱了,这都是短期效应。

扩张并不意味着多花钱,而是更有效地花钱。

04扩张的另外维度:用户扩张

湖畔大学:除了战略和产品扩张,扩张还意味着什么?

李想:前面说充电的问题、价格覆盖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主要是贴合产品的扩张,另外一个维度的扩张其实是“用户的扩张”。

湖畔大学:用户关系被深耕了,这种深耕你认为是扩张?

李想:是的。这也是听了汪建国老师在湖畔的课以后,我总结的几个关键点。

新零售其实意味着和用户关系的改变,需要和用户建立关系、形成信任,通过可靠的服务形成情感连接,而这需要我们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信息和生产资料,赋能他们去服务好用户。

过去的企业做的IT系统本质是为了监控数据和管理员工的,而新零售的系统是帮助员工去提高运营效率,帮助每一个员工成为一名经营者。

05扩张的内功:组织和体系准备

湖畔大学:赋能员工背后,你在组织和体系上做了哪些准备?

李想:赋能员工,并不仅仅指赋能直接面对用户的销售型员工,而是说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

这跟我们所处的行业变化有关系。传统的汽车企业,表面很复杂,有几千个零部件和几百家供应商,但后面的生产是流水线、非常稳定的。公司的管理结构,少数人做决定,多数人做执行,做雨刮器的和刹车片的,甚至都不需要互相交流。

今天不一样,汽车的灵魂是软件系统和数据,非常难、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大量地协作、不断快速进步。

这时,管理方式或生产关系的价值就在于谁能获得最快的进步速度。

湖畔大学:这跟公司的不同阶段也有关系?

李想:是的。从0到1,从1到10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我自己觉得,0到1一定是强管控,因为你没有那么多资源。验证商业模式以后,1到10的爆发和扩张阶段就尝试从管控走向经营,让每个人都成为经营者,自我驱动去产生效益。

这是管理上不同阶段产生的变化,经营是一个更高级别的生产力,但你要有非常好的体系和系统来支撑这件事。

湖畔大学:这是你做OKR开始发挥真正有效的价值了?

李想:不仅OKR,我们有一个完整架构,核心的是连接了三个东西:

第一个是LSA,我们叫理想汽车的战略分析系统,保证一级部门和二级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去使用,可以拿这个东西来定自己的业务,定自己的团队,定自己的预算。

第二是OKR,保证我们每天的执行是跟战略完全联结在一起。

第三个CFR,持续性绩效沟通,我们用绩效来验证,这样体系才能支撑。

这个架构的设计和实施,踩过无数个坑。我们后来分为3个步骤来做,一是业务架构设计,二是整个架构的数据化,三是不断地去沟通、培训、运营,让大家都适应用这一套系统。这样,从行业的认知,到战略、到业务目标和架构,到组织到人,整个连接起来。

湖畔大学:怎么来定义这是新的生产关系?

李想:公司里面最核心的资源是人,人有没有在干对的事儿。如果这个公司的每一个人在干重要的事情,而且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信息完全透明,符合我们大的目标,整个结果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所以系统的核心,是进行人、结果和重要过程相关所有资源的衔接。

湖畔大学:从管控思维走向经营思维,反映到一个企业里,反映到一个CEO上来说,具体动作会有什么变化?

李想:比如,原来的情况下我都是自己说了算,现在是先让大家讨论,你自己说,全是你自己说,有问题我才告诉你。具体细节和进展,都会在系统里面自己反馈出来,不需要我来盯了,我只盯大的结果到底有没有完成。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并不是建好就好了,需要大量地沟通和运营。生产关系并不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就像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员工和用户的关系,都需要一天天地经营,一天天地投入,没有什么捷径,是需要付出的。大家有了认知以后会发现,这是真正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企业持续扩张的基本功。

美团高调入股理想汽车,互联网巨头们将成为汽车业最后的赢家?

近期,美团传出参与了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的新一轮融资。理想汽车此次融资规模达到5.5亿美元,其中最大金主美团将领投其中的5亿美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跟投剩余万美元中的万美元。本轮融资若顺利完成,理想汽车的估值将达到40.5亿美元。

这已经不是美团第一次用真金白银支持尚处于流血亏损状态的造车新势力了。早在年8月,理想汽车就宣布获得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近3亿美元融资,在那笔总计5.3亿美元的融资中,除了美团王兴大手笔支持以外,大热的字节跳动也跟投万美元。互联网巨头纷纷入驻造车企业一时成了互联网企业的风气。

早在年,腾讯已经涉足新势力品牌。年,腾讯和京东、贝塔斯曼等巨头联手合作创立蔚来。在蔚来IPO前的5轮融资中参与了其中的3次,其中在D轮融资中就注资10亿美元。在今年的蔚来增发股份计划中,腾讯再度斥资万美元增持蔚来。

除了蔚来,腾讯早在年就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份,这笔交易价值达17.8亿美元,腾讯总共拿下特斯拉约.75万股,并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而如今这笔投资价值已经接近亿美元,腾讯账面浮盈颇丰。

除了腾讯,小米也在新势力中占有一定影响力。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获得小米集团4亿美元战略融资,小米逐步开始导入旗下现有的软件产品至小鹏汽车平台。早在这次注资前,小鹏汽车和小米就已经展开合作,年小米就注资参与了小鹏汽车的A+轮融资。

对于互联网巨头和其他参与造车的巨无霸企业来说,汽车市场空间足够大。高调投身造车的恒大就表示,汽车行业是一个具有万亿市场空间的大行业,恒大只有投身造车业,才能实现集团持续的业绩增长。相比起恒大此前涉足的恒大冰泉等项目,恒大汽车显然想象空间更大,对于腾讯、美团来讲也是如此。

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基本已将增量用户收割完毕,拼多多、快手靠着下沉到乡村继续享受了一波人口红利,但此前的百度、搜狐等巨头则陷入了营收和利润的衰退。因此互联网巨头投身造车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转型的需要。

同时,腾讯注资特斯拉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让互联网巨头看到了投资新势力所带来的财务回报。目前特斯拉已经超越丰田成为全球最有价值车企,传统车企巨头营收销量不断下滑,而纯电动新势力们则产销两旺,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的迅猛发展,汽车也许正逐步变成新的娱乐空间,贾跃亭此前设想的三屏合一时代正逐步到来。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蔚来的市值已经站上90亿美元,创下年内新高,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均被曝出今年有意赴美IPO。伴随着股市以及汽车销量的回暖,新势力的市值空间具有巨大想象力。或许,单纯造车的企业将会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打工仔,毕竟没有车联网、自动驾驶以及高用户基数的加持,传统车企已经很难跟上新势力的营销发展思路。海马汽车的遭遇怕是给部分后排的车企敲响了警钟。

理想成为全球第9大插电混动汽车品牌?

年前4个月,谁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的品牌呢?本篇文章,给大家揭晓这个答案。

根据数据统计,年1~4月,特斯拉和宝马,分别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排名第一(全球76个国家地区销售数据)。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由于特斯拉Model3的销量增长,特斯拉持续保持第一的位置,年前4个月销量是10.1万辆,并且,年保持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26.7%,相当厉害。

排名第二的是雷诺,销量为2.5万辆,市场占有率为6.6%。

排名第三的是中国品牌比亚迪,销量为2.3万辆,市场占有率为6.0%,并且我们发现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了69.9%,相当严重。

排名第四的是日产汽车,销量2.1万辆,市场占有率5.7%。

此外,北汽,广汽也在榜单之内,其中北汽的销量也是下滑严重,同比下滑53.3%,而广汽新能源同比增长.9%,市场占有率达到2.9%。

从这个榜单上,不难发现,雷诺,大众,奥迪这些欧洲传统汽车厂商,都保持为增长,广汽传祺算是异军突起,而比亚迪,北汽的销量下滑则非常明显。

韩系品牌现代,起亚进入了榜单前10名。

根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是37.9万辆,同比是下滑了25.4%。

在插电式混动汽车方面,排名很有意思,排名第一的是宝马汽车,销量3.3万辆,市场占有率18%。排名第二是沃尔沃,销量2.0万辆,市场占有率10.9%。排名第三是奔驰,销量1.4万辆,市场占有率7.3%

在插电式混动汽车方面,起亚汽车的表现比现代汽车好,而且也超过了丰田汽车。丰田汽车则是继续坚持走自己的油电混动的道路。

在这个榜单上,我们看到了理想汽车的身影,理想汽车目前只有一款车型是理想ONE,今年前四个月销量是辆,跟丰田的销量是差不多的,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是3.6%。理想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来说,有这样的成绩是很厉害的。

今年1~4月份,全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是18.6万辆,同比增长了0.9%,处于微增长的状态。

总结:

从这两个榜单来看,我们能发现以下特点:

1.特斯拉已经牢牢占据纯电动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并且短期内被超越的可能性很低,而雷诺,比亚迪,日产,现代这些传统厂商,其实与特斯拉的差距短时间内是弥补不了的,特斯拉26.7%的市场占有率太牛了。

2.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北汽,最近几年发展的势头似乎没有前几年那么大了。在造车新势力公司,以及特斯拉的打击下,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

3.在插电式混动汽车市场,各家厂商的差距也不大,今后都有成为世界巨头的可能,而其中理想汽车能够入选,也是相当厉害了。

跨过万辆交付关口,理想汽车后劲儿怎么样

年12月4日,韩寒提走编号为的理想ONE,代表着理想汽车正式拉开了交付序幕。天以后,理想ONE实现了第一万台用户交付“里程碑”。

左:第1辆理想one交付;右:第1万辆理想one交付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年1-5月,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的销量表现,理想ONE以辆的成绩领跑榜单。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车型交付一万辆称得上是里程碑事件。随着理想ONE的交付,这也让理想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快达成此成就的造车新势力。

一万辆交付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是一块试金石,证明了理想ONE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运营能力,同时也是一道“槛”,考验着理想汽车的“后劲”。

得用户者得市场

理想汽车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得用户者得市场。

据理想汽车官方表示,在已交付用户用车满意度调查中,超过98%的用户表示对车辆使用满意,并愿意推荐身边的朋友购买理想ONE。并且用户对理想ONE辅助驾驶系统带来的安全性、增程电驱动驾驶舒适性和无焦虑以及四屏交互带来科技感表示满意。

巧合的是,前不久罗永浩也在为理想ONE站台,称“除了解决不了面子问题,除了没有提供超跑般的推背感,理想ONE是你能在这个价位买到的全世界最好的车”“即便是跟比它贵几倍的车比,它也几乎是完全没有对手的”。

几乎与所有造车新势力一样,理想ONE上市后也曾被“绯闻缠身”。起火、断轴、退车等其它人踩过的坑,也都踩了一遍。但好在理想ONE反应及时,自理想ONE开始交付用户以来,理想汽车通过各个渠道积极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不断地开展相应的产品优化和改进工作。从去年12月至今,理想ONE已先后推送了6次OTA软件升级,为用户打造持续提升的用车体验。与此同时,得益于理想ONE增程式混动的身份也给其加分不少。

通俗说,增程式混动其实更像是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症的纯电动汽车。在正常行驶中,车轮始终都是靠电机进行驱动。所以,不管是用电池包里面的电量,还是用增程器进行发电,都可以带来纯电动的高扭矩快感。

但在传统的增程式电动车上,在电量耗尽、增程器启动后,带来的噪音、震动、加速差等劣势非常明显,但理想ONE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模式,尽量避免了“小马拉大车”的弊端。比如,理想ONE配备的1.2T燃油发动机,在提供动力的同时,还会在电池剩余30%的电量时一边给电池充电的同时一边将电能提供给车轮附近的驱动电机,剩余的电量再反馈到电池包里面。

在运行中,增程器的转速也会保持在一个高效的区间内。相比于转速一上一下,始终稳定运行的状态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震动。

上下通吃

曾经别克和宝马都有增程版本车型推出,不过如今都悄无声息了,理想one如今市场上能找到的对手并不多。并且理想ONE所在的中大型SUV市场中,增程式混动与30万级别的售价为其开拓了市场。

由于特殊身份,理想ONE对标车型可向下竞争丰田汉兰达、福特锐界、大众途昂、本田冠道等合资燃油车型,又有蔚来ES8、比亚迪唐EV等纯电动SUV。

与汉兰达等燃油车型相比,理想ONE增程式混动的身份使其燃油经济性占优,而与自主纯电动SUV相比,其胜在了续航上边。此外,售价32万元、级别为中大型SUV的理想ONE面对这些竞争对手之时也可以呈现出跨级竞争。

渠道扩充

交付一万台,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自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在产品线短期内不会增加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后一万辆时代”,是理想必须面对的考题。

目前来看,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逐渐从单纯考虑购车成本发展为油耗、保养、售后,特别是体验等环节,是否拥有完善线下销售及服务能力,能否打消用户的“后顾之忧”成为重要的课题,即便是在各种云服务、云沟通的时代,眼见为实、体验为真的线下模式依然无可替代。

中汽联高级顾问、中国汽车资深专家陈光祖曾表示:“汽车不是一件普通的产品,购买完汽车后还要考虑后续的保养维修等问题。所以说对于车企而言,渠道扩张是一道必走之路。”

我们也看到,理想汽车在跨过一万门槛之后将加快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速度。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其零售中心的覆盖城市将提升到30个以上。同时,理想汽车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在三季度内覆盖到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份,年底前将拓展至个城市。

我们应该为理想达成交付一万辆而喝彩,但在之后,更多的考验还在后边。理想汽车后续表现如何?我们交给市场来判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yh/5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