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3.html唐代诗人李贺,诗中“鬼才”。他相貌奇特——“细瘦通眉,长指爪”。他行为怪异——常骑驴或骑马外出,于途中把即兴想起的妙语佳句写下来,投入囊中,待晚上回家整理,他的母亲说他作诗时“呕出心乃已”。他虽为王族后裔,却一生体弱多病,命运多舛;虽年少聪慧,七岁能诗,却天妒英才,27岁即英年早逝。李贺的诗歌成就非凡,现有《李长吉诗歌》四卷,《外集》一卷,存诗达二百多首。其中的一些诗虽然存在晦涩幽僻的缺点,但却也尽显出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鲜明特色。他的诗从命意到遣词深刻、新颖、独到,尤其是融入诗歌之中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丰富、奇特、超凡的想象,可谓从古至今无人能比,不能不令人称奇惊叹!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首即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皇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自古以来,能把有声无形的音乐写得如此形象鲜明、动态万千,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的诗作,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可谓独一无二。李凭:唐代宫廷艺人,与李龟年齐名,善奏箜篌,技艺精湛,广受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赞赏,可谓万众倾倒红极一时。李贺在描述其曲时,穷尽汉语的瑰丽之词,穷尽人世间动态的万般物象,想象联翩新奇,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诗的起始两句,寥寥几字就把制作精良的箜篌发出的弦歌之婉转悦耳写得淋漓尽致,动态之美跃然纸上。响遏行云的比拟描述,让你仿佛看见空旷的山野之中,天空的浮云也凝滞不动,在俯首谛听这仙乐般的箜篌之音。“高秋”一词无论在精准度,还是意境描述上都技高一筹,运胜于“深秋”、“暮秋”之类。诗的第三、四句,李贺用超凡的想象力引入两个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江娥”和“素女”,以其情思触动之余潸然泪下的客体描写,来烘托箜篌之音的神奇绝妙和旷古魅力。五、六两句以声喻声,以形拟声,重点写出了箜篌之音的起伏多变,时而如玉碎山崩,时而如凤凰啼鸣,时而如芙蓉啼泣的悲抑,时而如兰花喷芳的欢快……将琴声幻化至可闻可睹,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简直妙不可言。从第七句至篇末,诗人的艺术手法运用达到了巅峰。那插上翅膀的想象力已脱离尘世,飞入仙境。“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种大胆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古今无双,一句“石破天惊”把琴声的高昂激越描绘到了极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连神妪、老鱼、瘦蛟闻此弦歌都为之起舞,可见箜篌之音的感物至深。其中“老”、“瘦”二字妙不可言,虽然老鱼和瘦蛟身羸力弱,却依然禁不住乐声的浸染,而随之腾跃舞蹈,这是何等出奇不意的想象,又反衬出何等强烈的艺术效果!“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结尾两句从动态的物象忽转为静态描述,用伐桂的吴刚倚桂静立,用蹲伏的玉兔任深夜的湿露滴落身体,依然痴情静听,进一步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音韵之美妙、之震撼。李贺无愧“诗鬼”之名,其想象力超凡脱俗,艺术手法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试问古往今来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