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路军民总管府amp龙华古刹花香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酒店有侧门直通“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内,其实酒店也是该建筑的一部分,为私家花园部分重建。酒店内园景,绿了芭蕉

红了月季?可惜没有樱桃

总管府是中国古代三重堂宫殿式格局。主体建筑呈中轴线布局,左右对侧、三大院落。自酒店侧门进入的是第三进,长官生活起居和读书的玉振堂。

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设弄栋县,县城就建在镇前的高陀山麓,这是云南历史上建置最早的政权,统管着今日之楚雄、南华、牟定、元谋、姚安、广通等地;到了唐代,改设姚州都督府,实行军政合一,管辖范围达到最广,节制着今天的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全境等广袤的土地,唐朝著名的天宝战争由此地引发,战火蔓延全国,倒致了唐王朝由衰而亡,改朝换代。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里影响过中国的历史变迁;至宋朝,云南一带为大理国属地,光禄是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的统矢府,也开始成为了大理国相国高氏的世袭封地;元、明、清之后行政机构改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特别是清朝以后的管辖区域逐渐缩小成州、县,并隶楚雄府。所以,光禄古镇曾有“七朝古衙”的美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云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半部云南史”的说法,有史为证,非浪得虚名。玉振堂全景图

门头特写,可以知道现在是滇中国学馆了,雪君讲坛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此举办了一场读书会

侧门出去又是一个小花园

鸡冠刺桐斜伸,摇曳在小径之上

出小花园到第二进,是处理政务的勤勉堂,左右两厢是“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勤勉堂边有羁縻政策的说明,在此可以恶补下历史。羁縻州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时期达到鼎盛中后期开始崩溃,至清朝基本改土归流完毕。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再到第一进,处理军务的思补堂,左右两厢是会文馆和会武馆,就是接见文官和武官的会客室了。

这个迎送宾客的仪门,通俗说就是大门

三进的主体建筑南侧是私家园林,有花园、水池、亭台、楼榭,布局紧凑、疏密有序、雅致幽静。门口的对联也验证了这里种荷的历史由来已久。

黑白建筑拐角种了棵铁线莲,古朴中注入了一股勃勃的生气。

三进的主体建筑北侧是高雪君祠。高氏家族自宋代大理国有功于国家,分封姚州后,其家族荣盛不衰,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等五朝,世袭土司之职,累54世之长,绵延了余年,此间这个家族的人才辈出,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成为了中国官场史无前例的家族传奇。高雪君祠为高氏后人在民国时期在高氏土衙原址上修建,融入了欧洲风格,在这一群中式的古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它厚厚的墙壁足有一米之厚,妥妥的给人以安全感。

上图的主建筑后有高氏宗祠,里面供有祖宗牌位,门没锁,悄悄推开看了眼,不敢打扰,悄悄的关上门。转到又一个小花园,你还记得有几个花园吗,我是有点晕了,反正小花园是各建筑的必备附件。

木槿花开得正好,只是不知高氏后人现在又分散到了哪里?

下图左边这一树银桂盛开,熟悉的浓香让人沉醉,让人分不清今夕何年了。

出了总管府,往龙华寺出发。路过文昌宫,这么好的古建筑,大门紧闭,居然还听到有驴叫声从殿后传来……

沿着乡间小路,红扁豆长势喜人

途径古镇的一个小出入口,曲折婉转的小巷

荷塘是每条路边必有的

花型超大,花色超红,今年的西湖赏荷可以不必特意去了。

以前一直以为产莲的荷花定是普普通通的,今天才知道美貌和高产是可以共存的

含苞待放的,要谢未谢的,结成莲蓬的……

这朵靠路边很近,可以拍到她金色的花蕊

继续沿着山路上山,龙华寺与总管府1.3公里,可以开车上山,我们选择了步行,可以看看沿路的风景。

民居特色,白墙黑瓦莲花图案,虽破旧仍典雅

有位老伯坐在路边,看着他心爱的大毛驴。我们围着他的毛驴拍照,三碗大叔和老伯扯家常,得知毛驴寿命大概有20岁,而这小毛驴大概五六岁,正是好年华。

五角星花铺满山路两边,基本是红色的,还有一片黄色的

虽然只有22度的气温,走到山门也有微微出汗

左手有个三丰祠,一进祠门一树繁花的丹桂冲眼而来,原来云南的桂花是大暑开的,一直以来我只知道八月桂花香,看来人真不能墨守成规,这也许也是旅行的一大意义所在了。

紫薇花开无人赏,独自芬芳

主人闭着眼管自己修行,并没有受我们的到来的影响,我也大着胆拍下这张照片

这棵多肉长的真好,有谁知道他的名字吗?

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年,即后唐天佑年间。看这寺门,沧桑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高奣(wěng,大的意思)映,字雪君,号问米居士,白族,云南姚安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与顾炎武、王曦之齐名。是一位有作为的世袭土司,37岁时他仿效外祖丽江土知府木增,将土司职位交予儿子,归隐结嶙山,自号结嶙山叟。也就是说他不光是姚安的土司,也是丽江木府的外孙子。

现在主殿往左看是钟楼

往右看是鼓楼

我踩在明朝的地砖上,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

正殿前的老丹桂树也是一树芬芳,老当益壮

猫咪也如整个古刹的感觉,宁静安然

“止语”,有谁会在这幽幽古寺内高声喧哗啊

简单,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

老尼扶着栏杆下台阶去吃午饭了,我坐在这里静静的听完了他们的午课,虽然一字未听清,但是心里一片安宁。

这是后苑,宿舍区域,当年徐霞客就曾住在这里。这已是最后一进。

往回走,看指示牌有“观音殿”,天井里的多肉不知已养了多少年

是叫“观音莲”吗,养在这里?

老师太给了我俩一个青苹果,说的土话不是很听的明白,大致能猜出是祝福的意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要多多行善。

回首再看一眼,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带走浓浓的花香柔柔的善心软软的回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yh/11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