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平均油耗公布自主品牌拖后腿

本文为12缸汽车()转载文章,来源于中国工业报,作者王瑞

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公告日前公布。公告显示,年度中国境内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33万辆(不含新能源乘用车和出口乘用车,以下同),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公斤,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22升/公里。

其中,88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30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12升/公里。28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进口乘用车.03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8.76升/公里。

根据公告统计,年度88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有27家未达标,达标率为69.3%,较年度68.23%的达标率略有提升;而28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中有11家未达标,达标率为60.7%,较年度达标率大幅提升了10%。

合资完成好,自主达标难

根据国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合资企业平均油耗达标情况良好。在进入公告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中,仅大庆沃尔沃和福建奔驰两家企业未达标。大庆沃尔沃刚投产不久,目前生产的车型有限,日后随着车型不断扩充、产量不断提升,油耗也会随之下降。另一家未达标企业——福建奔驰,年度就出现在了平均油耗未达标之列,年情况仍未得到改善。究其原因,福建奔驰的产品只有商务MPV,单一的产品种类很难降低企业平均油耗。

其余合资品牌企业均完成了年的平均油耗目标,稳步推进降低企业综合油耗的工作。根据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值排名,华晨宝马以79.77%位列榜首,长安马自达为83.38%、奇瑞捷豹路虎85.44%、北京奔驰86.45%、一汽-大众87.11%等,完成情况表现优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奔驰年度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30公斤,较年的.75公斤增加了约2%,但年的实际平均油耗值为8.04升/公里,比年降低13%,这是其改善动力总成的结果。

可见,合资品牌的技术先进,对大型车的油耗把控好。

在未完成目标的27家企业中,大部分为自主品牌企业。如四川汽车、丹东黄海、山西成功等企业,由于品类不完善、销量较低,实际油耗都超过目标油耗值10%以上,完成目标油耗压力大。此外,一汽、广汽乘用车、北汽等企业的油耗也偏高。

自主品牌企业中也有一些油耗目标完成情况不错,比如比亚迪、吉利、东南汽车、海马、长城等企业,都超额实现了年的油耗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虽然当前业务以高油耗的SUV车型为主,但在油耗控制上做得十分出色。

与国产乘用车企业相比,进口乘用车油耗压力也不小。根据公告的统计,能够达到年油耗6.9升/公里要求的企业已不在少数,但结果显示差距最小的铃木(中国)年度实际油耗为7.46升/公里。从各企业油耗情况看,进口乘用车油耗分化严重,既有像阿斯顿马丁、法拉利、迈凯轮等超豪华品牌,油耗超过10升/公里,未能完成年度油耗目标;也有奔驰、宝马、丰田、沃尔沃这样的主流进口乘用车企业,油耗在9升/公里以下,顺利完成年度油耗目标;还有一些进口乘用车企业,像日产、本田、克莱斯勒、通用等,虽油耗不像超豪华品牌那么高,但仍未实现年的油耗目标。

未来油耗压力更加严峻

去年10月,工信部等下发《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明确对不达标企业将采取公开通报、限制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限制扩大生产能力投资以及加强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管理措施。对于不达标企业,工信部将暂停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和扩大乘用车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

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我国第三阶段油耗限值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所有乘用车企业今年的平均油耗值要控制在6.9升/公里以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副处长佘伟珍曾表示,为实现年当年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降低至5.0升/公里,工信部为企业每年设定的目标由松至紧,~年当年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目标分别是每百公里6.9升、6.7升、6.4升、6升、5.5升。她坦言,后续压力可能更大。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表示,今年6.9升/公里的平均油耗限值,对已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导入新动力技术的部分车企来说难度并不太大,最难的是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升/公里,假如车企没有布局新能源车,届时单靠传统燃油车基本上是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面对越发严苛的油耗标准,一些企业早已开始了新能源布局。比如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坚守的比亚迪,北汽、长安、上汽也不断加码新能源建设。其实,不仅是自主品牌企业,为实现油耗目标,所有企业都需要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上提前布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9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