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衣冠禽兽rdquo居然

我们都知道,衣冠禽兽是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十分败坏的一个词,这么说来的话,说一个人是“衣冠禽兽”,很明显就是骂人的话,又是如何光宗耀祖呢?

“衣冠禽兽”这个词语的词义变化很大,它最初是用来形容官服上绣绘有飞禽走兽的明代官员,原本是一个光宗耀祖的褒义词,后来怎么成为贬义词了呢?因为明代中晚期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自然就成了贬义词了。“衣冠”的本意,代指公共权力。人类社会往往就是“衣冠社会”,有光脚的,也有穿鞋的;有骑马的,也有骑驴的。衣服穿戴法度森严,极有尺寸,就像梨园那句话:“不怕穿破,就怕穿错。”特殊阶级,非常重视“衣冠”标志。喜欢看明清两代为时代背景影视剧的读者肯定不会陌生,历史剧里服装上绣的各种飞禽走兽,代表着皇室成员和官员的品级,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礼仪性装饰。

明代官服上的禽兽被绣在两块正方形的名叫“补子”的织锦上。使用时将它缝在官员的服装上,前后各一块,所以官员的服装也叫“补服”。“补子”是明代官服上新出现的等级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少有的天才创意,所以,“补子”被明代以后的官场所沿用,成为封建等级制度最突出的代表。清代官员的官服主要有朝服和吉服,前者为比较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如面见皇上),而吉服则是官员日常工作时的服装。文官的服饰全以禽为图案:鹤代一品,锦鸡表二品,孔雀显三品,雪雁示四品,白鹇为五品,鹭鸶是六品,鸳鸯指七品,鹌鹑系八品,练雀属九品;武官的服饰以兽为图案:一品有麒麟,二品现狮形,三品出豹貌,四品藏虎,五品隐熊,六品配彪,七品、八品绣犀牛,九品生海马。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官的常服补子的是什么样的?

一品文官补子上绣的是仙鹤,这是仅次于凤凰的鸟,正所谓“一鸟之下,万鸟之上”,而且皮毛纯白,象征清正廉洁。???

仙鹤翱翔于云端之中,伴有鲜花彩云,龙纹则是未变,基本的仙鹤达标,周边配图案没有硬性要求。

二品文官的是锦鸡。古人认为锦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是君子的楷模。

文官二品的锦鸡原型为雄性的红腹锦鸡,锦鸡不仅出现在文官二品,皇帝十二章的华虫和皇后的翟衣也会出现。锦鸡金灿灿的羽毛据说是凤凰的原型。

三品文官的孔雀颜色丰富,雍容华贵,尤其是雄孔雀开屏,绝对是圣王降世时才会出现的吉兆。

文官三品的补子为孔雀,是一种大型的鸟类,孔雀主要是有蓝孔雀和绿孔雀,绿孔雀则是我国特有品种,所以这里的孔雀指的是绿孔雀,其中《孔雀东南飞》就是绿孔雀。官服中的绿孔雀是成双成对的,寓意十分美好。

四品文官的代表物是云雁,也就是飞得很高的大雁,它寓意志存高远。

就是我们口中的大雁,体形较大,喙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颌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上颌硬角质鞘强大,占了上颌的全部。额部无肉瘤,呈流线型。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迁徙有序,代表这文明礼让。

五品文官的代表动物是白鹇,这是一种毛色华丽,通体洁白的鸟,走路的姿势四平八稳,不急不躁。

白鹤展翅,抛弃尘埃,接纳新福,白鹤可以驱灾劫难祈求丰收,并且代表忠诚高雅的象征。

六品文官官服绣的是鹭鸶,能在惊涛拍岸中稳坐钓鱼台,在浊乱的时事中保持自身的品格。

墨染鹭鸶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鹭鸶羽毛洁白,寓意廉洁公正,奉公守法。

七品文官的代表鸟是鸂鶒[xīchì],是一种紫色的鸳鸯,象征着忠贞不二。

鸂鶒[xīchì]是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象征坚贞忠心。朱敦儒《双鸂鶒》拂破秋江烟碧,一对双飞鸂鶒。应是远来无力,相偎梢下沙碛。

八品文官的补子上印的则是鹌鹑,“鹌”同“安”,寓意这些基层官员能够让国家长治久安、国泰民安。

九品文官的补子上印的则是练雀,练雀(或作“练鹊”)是一种长尾飞禽,毛色洁白,两条尾羽长如飘带。民间视其为瑞鸟,其图形常被用来装饰衣裙。明代将其定为九品以下杂职文吏的补服纹样,清代沿用其制。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文官的补子上绣的都是鸟类,是因为鸟类看上去比较无害,没有战斗力。而到了武官身上,各种战斗力爆表的猛兽就要出来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武官的常服补子的是什么样的?

一品武将补子上印的猛兽是麒麟,中国传统吉祥得象征,麒麟并不是龙所生,古代的四灵是指:麟、凤龟龙,麒麟地位与龙的地位相持平,象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统帅仁义之师。

二品武将补子上印的猛兽是狻猊,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豹子,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豹子身形矫健,毫不张扬,象征君子的品德。

四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老虎,在古代虎被人们视为吉祥的神兽。古代勇猛之士被称为“虎贲”、“虎士”,象征威猛。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

五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熊,力大无穷,诗经所谓“唯熊唯罴,男子之样”,是个男子汉该有的样子,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彪,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八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犀牛,这种生物皮糙肉厚,角可以制作武器,皮可以制作铠甲,军事能力满分。《国语·越语》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品武将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武将补子上印的是海马,不过不是你想的海马,而真的是能在海里跑的马,矫健英俊,并寄托了皇帝对武官海陆兼备的期望。

承前启后的历史纹样

虽然这些衣冠上的禽兽在中国官场礼仪系统中定型得比较晚,但它却并非由朱元璋突发奇想首创。根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则天就曾给得力官员们赏赐绣花背衫,武官的装饰是狮子、麒麟、虎豹等猛兽,文官的装饰是凤、大雁这类祥鸟,王爷的则是鹿。

虽然学界仍然怀疑武则天和后世的补子是不是有明确的关系,但巧合的是,到了明代补子制度正式定型的时候,文官以鸟装饰,武官以兽装饰,和当年武则天的选择正好是匹配的。

除了根据品级授予的禽兽以外,明代皇帝还为检查风纪的官员额外设计了獬豸的图样。这是一种有一根尖角,能明辨善恶,专门攻击坏人的神兽。今天中国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门口,还很常见这种神兽的雕像。

清代獬豸补子

在各种飞禽补子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大气而动感的祥云纹。这种纹样出现,当然和鸟类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它自己在传统文化中也有很明确的象征意义——祥瑞高升。

故宫丹陛石上的祥云纹饰

九条龙就沿着它们飞腾

故宫里最出名的祥云纹出现在前三殿中的保和殿北。那里有一座著名的丹陛,其上浮雕有九条龙,沿着层层叠叠的祥云纹饰逐渐飞腾,是中国古代石雕工艺的巅峰之作。龙,代表的自然是皇帝,而云,则是龙得以成型的吉祥背景。所谓“云从龙,风从虎”,是极为高贵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在明清武官的补子纹样中,你也经常能找到海水江崖纹,也就是几条斜杠的堆叠。

几何上很简单,寓意上却很复杂。海水江崖纹上的斜杠模拟的是山岳的形象,而山丘在传统文化里寓意稳固与恒久。官员会将其绣在补子和朝服边缘,皇帝也会在龙袍上应用这个设计元素,象征君子沉稳、国土安宁。

在很多水禽和水兽图案的补子上,为了表现其中在水中的行动,古人还应用了特殊的水纹。除了增加画面的表现力,用水也和中国文人信奉“水乐于处低,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君子心态有关。

北京故宫养心殿中的藻井

藻井也代表着水

而在故宫里,你也总能在宫殿上方的结构——藻井里看到水纹。从寓意上看,它象征着木结构的宫殿由水保护,不容易失火;从建筑美学上看,它用繁复的同心结构塑造了顶部的空间纵深,让宫殿更显深邃高大。

君子理容,是修养的一部分;君子研习传统文化,也是修养的一部分。明清故宫和“衣冠禽兽”们,正是为了让文化内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时时提醒自己君子之道,才将美好的纹饰放入了建筑装饰和服装之中。

明代《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由此可知:文官官服绣飞禽象征着官员的文采。武官官服上绣走兽,象征着官员的勇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7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