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带你走出儿童美育误区

儿童美育误区

常会有家长问到:“我不会画画,孩子却十分喜欢画画,我该怎么办呢?”“孩子每天都在乱画,我该送孩子去美术班吗?”……

关于绘画,对很多家长来说是盲区,在孩子拿起笔自发的或者报班学习绘画后,做了很多不恰当的事情。今天,小海马美育的老师将通过原创绘本,还原常见亲子对话场景,带您走出儿童美育误区,我们倡导让孩子正确的画画,而不是画正确的画。

误区1:

让孩子学习简笔画

在很多培训机构,甚至在一些学校,我们都会发现老师会教孩子画简笔画,因为简笔画很简单,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不但好看,而且还容易模仿,在速食教育盛行的今天,简笔画也成了部分教学机构的主要教育方向。

但孩子学简笔画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孩子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的去做,会让孩子缺少观察、思考和转化。长期学简笔画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例如我们大部分家长小时候,学习的都是简笔画,我也不例外。(因为那个年代国家开始抓素质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美术师资紧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便速成了一批美术老师,学的就是简笔画,教的也是简笔画。)这导致长大后的我们画的都是简笔画。就连绘画心理学也采用“房树人”的画面来治疗和判断病人的状态。

所以,简笔画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期学简笔画,对孩子洞察性的发展是不利的。

误区2:

给孩子示范画

可能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拿着画笔和画纸过来,撒娇的摇着自己的手臂说着,我不会画。希望大人能画一个示范画。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大声的叱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还是你会挽起袖子给他画一幅?

不管是哪种都是错误的。用责备的语气会让孩子对画画这件事产生排斥感,而自己给孩子画示范画,则会束缚孩子。一旦答应了孩子的请求,给孩子画了示范画后,孩子就可能变得不会自己画画了,他可能以后再画相同元素主题时,会根据大人的示范去画,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而且,若是你给了第一颗糖,以后不给糖了,孩子就会哭闹不止,而你为了孩子高兴,而不断的应允他的要求,结果,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可能最后会变得泯然众人矣。

日本教育家鸟居昭美曾经说过:“绘画和语言一样,是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不应该限定好一个框框,让孩子按照我们定好的框架去绘画,而更多的是引导他们基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因为触发某种创作欲望、因为想要表达某种情绪而去绘画。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都希望孩子能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创作,而不是画大人示范出来的画。

误区3:

认为画的像就是画的好

当孩子兴冲冲的拿着自己的画给我们看时,许多家长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类似“这里有点不像,哪里需要改正”的话。这里有个误区是,很多家长都会以绘画结果来看孩子的绘画能力以及老师的教学水平,而不是孩子的绘画体验。

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代美术的现状比较混乱,误区很多,可以说是‘处处是误区’,我们是生活在夹缝里面,我们要做艺术,但这种艺术又不该是西方的艺术,可是,在艺术里,又有很多不是艺术而是垃圾。我们过去走俄罗斯写实主义的道路,画家画画就停留在‘画得像’的层面上,这样的画,是写真,不是艺术。”

艺术,是一种个人感受,讲求的是“不一样”。如果画中能感受到一种澎湃的生命力,感受到画者自己的语言,不像又怎样。

误区4:

认为填色画适合孩子

填色画一般是提供了画好的轮廓线,再由孩子填充颜色,在各大商场、游乐场,书店甚至绘本馆都屡见不鲜。请不要过多的让孩子画填色画,这对孩子及其创造力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填色画虽然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颜色搭配运用上有一些启示作用,但填色画本质不是孩子自己创作画,而只是在大人画好的基础上涂颜色而已。在轮廓线内填色的过程,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虽然孩子会享受填色画的过程,但是当孩子按照填色画的轮廓画画后,例如他照着模板去涂画了一只小狗,完成涂色时,他会觉得那条狗真漂亮,可是下次若是画不出那么漂亮的小狗时,他可能会说:“我不会画”。

有实验和研究表明,一旦接触了填色画,超过一半的孩子会失去创造力和独立的表达能力,会因为遵循一个既定的边界线而缺乏灵活性,会因为按照成人而非自己的理念去创作,缺乏绘画的创作欲望等等。

其实,孩子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着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着他们的快乐和伤心,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请妈妈们帮助孩子远离涂色书。

误区5:

斥责孩子画画时把环境弄脏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长会很纠结,一方面希望孩子能自由的创作,一方面又害怕孩子因为画画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有洁癖的家长甚至不准孩子在家里画画。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鸟居昭美曾提到:“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这种‘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幼儿生活中,是家常便饭。”对家长来说,因为绘画而弄脏房间就意味着要花很大心思、很多时间去打扫。但是,对孩子而言,在墙上随意乱画,或者能自由的无所顾忌的在家中用颜料作画,却能带给他们莫大的快乐。在孩子自由创作、莫大的快乐和打扫之间,显然,前者更重要。

若是你实在不希望自家的墙壁或者地板成为孩子的绘画场所,那你可以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空间,让他拥有足够释放情绪的渠道后,孩子就不至于在墙上乱涂乱画了。千万不要因为怕弄脏而禁止孩子绘画,这不仅毫无意义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误区6:

认为参加比赛很重要

我们会看到现在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比赛,认为应该多多让孩子参加比赛。觉得参加比赛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若是能获奖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事实上真有这么好么?

用我们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儿童绘画的好坏,某种程度上会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绘画技巧上。孩子不理解为什么那个人的作品能获奖,而自己的作品会落选。有些孩子会认为是因为那个获奖的选手画画很有技巧,就会刻意的去模仿那位选手的画法,从而远离了其自发性的表达方式。对孩子而言,释放天性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学校里的比赛还是社会上的比赛都会占用他们很多精力和时间,并造成一些心理压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利于孩子的创作的。

误区7:

不尊重孩子的作品

最近和家长交谈,经常有妈妈们吐槽孩子的画太多啦,根本没地方收纳,太占地儿了等等。是的,有些创作欲望旺盛的孩子,每天都会画10幅以上的画,确实给爱整洁的妈妈出了一道难题。有的妈妈是舍不得仍,一边抱怨一边整理;有的妈妈是不加整理,随时扔掉;我认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作品当回事儿,如果妈妈随意丢弃孩子的画,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的画是没有价值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画画失去兴趣。

很多家长都会给刚出生的孩子印手印和脚印留念,还会每年生日为孩子拍照留念。其实,我们不防试试把孩子每年的绘画作品集结成册,作为纪念。想必会更加珍贵吧。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整理留存孩子作品的方法,一是展示,在家里有几个固定的画框是用来展示孩子的得意之作的,不定期更换;二是原画留存,分两部分:更喜欢的一部分装入多插页的文件册,每月整理,做好日期标注和便签,记录孩子的创作背景和画面情节(可以根据作品量确定整理频次),另一部分拍照留存电子文件。

误区8:

经常打扰孩子画画

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许多家长在孩子画画这件事上表现得过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