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中秋词,你同

大文豪苏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能诗善画,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是词豪放派代表人。其中名流千古的诗词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而苏轼最广为人知的词作,就是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绝唱。那么,在中秋节临近之际,除了《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中秋词,你同样不要错过。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路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这篇中秋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写的。词作开篇的“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描写作者在中秋节月夜,登上高楼,凭高望远,辽阔无垠的天空,万里无云。接着,视线由晴朗夜空转向明月,于是有词句“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在古代,月称为魄,又因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所以,词中的“桂魄”即是月亮。这句是说,从月宫飞下来的皎洁光辉,它所照射之处,使秋日的碧空都沉浸在一片冷清之中。而清凉的月光,赋予作者无限的幻想,于是有词句“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词人想象月宫中有琼楼玉宇,是一个清凉的圣地,那有乘飞鸾自由自在飞翔的仙女们。而联系到苏轼此时因奸佞小人而被贬谪的境况,不难得出此句所要表达的意义:正是因为所处现实的黑暗与不自由,所以只能幻想月宫的清静无忧与自由。接着又视线转向人间,“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从月宫往下看,江山秀丽绝美犹如图画般美丽,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被烟雾笼罩的树木,是那么的清晰可见。然而,苏轼毕竟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不可能一直沉醉于想象中,接着,引用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到“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运用巧妙的笔调,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同欢乐歌唱。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歌唱无法排挤愁绪,那就在月下起舞吧!接着,化用《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写道“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月下起舞愉快的渡过中秋夜,莫辜负这良辰美景。虽然有良辰美景,但此时孤独苦闷的心绪,还是难以解脱,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才有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着大鹏远离人间,到那明净的月宫中,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纵观全词,虽稍有点消极成分,但也只是为了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与苦闷,而正是无力摆脱现实黑暗污浊的境况,只能越发展现出对自由生活、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总的来说,还是一篇洒脱飘逸中秋词佳作。品读完这首中秋词佳作,对于词中的“桂魄”是月亮的别称,那么,除了“桂魄”,你还知道,月亮的代称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sc/12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