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户没有用过、甚至没有听说过骨传导耳机是什么东东……
:大部分耳机通过空气传导声音,而骨传导耳机却是通过头骨震动去传导声波。二者机制不同,使用环境自然也就不同。
最简单区别空气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的方法,就是用耳塞堵紧耳孔,如果能更加清晰听到耳机的声音,那就是骨传导耳机;而基本听不清楚、或者偶尔迷糊听一点声音的话,则大概率是空气传导耳机。
不过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只是工作原理不同,并不能说哪种就一定超强云云~~~
名词解释过后,我们来谈谈这次的骨传导体验之旅吧!
说起骨传导耳机,我体验过最多的就是南卡,其RunnerPRO系列的一代与二代都有体验过,这次看到南卡又推出三代,不禁心痒,反复纠结中,终于伸出魔爪拥之入怀。
恰好圣诞之前到手,当做自己的圣诞礼物美滋滋~圣诞礼物当然要挂在圣诞树上图个彩头了!
各个厂家都在控制成本,相关配件基本都是简约为主。
所以PRO3耳机、磁吸充电线、耳塞、说明书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这一代的耳机造型流线型圆润一些,参考了海马造型。参考亚洲人头部轮廓特点,在海马造型基础上进行弧度优化,在一体成型的技术加持下,集成了美观与实用。
耳机整体被硅胶亲肤材质包裹,外覆纳米级防水涂层,比较柔软的感觉,不沾汗、不沾尘,自带洁净系统,倒是不需要清洁打理,比较省心。
记忆钛金属材质的骨架,既有金属的刚性,也有柔软的一面,刚柔并济,就算是跑步快速起伏也能动态调整接触面,持续稳固——就像大圣的紧箍咒,怎么运动都稳定如斯。
骨传导不入耳的特点总会令人质疑其音质如何,“耳听为实”的观念桎梏。在科技加成下,一些常规逻辑理解不了的事情成为事实的例子并不少见。
PRO3搭载风噪检测机制,通过AI智能拾音算法,加强人声同时削弱环境噪音,力保听音准确。
这次继续沿用RunnerPRO系列的磁吸充电,磁吸式的充电可以最大化做到密封,为耳机防水功能打好基础。四个磁吸触点各司其职,其中两点为充电传输、另外两点为数据传输。
PRO3内置16GB存储空间,可以实现单机听音的功能。如果是健身、游泳、跑步等带手机不方便的应用场景,耳机单独播放音乐多爽!下载德云社的相声放在耳机中,运动也可以开心起来。
继续搭载目前最主流的蓝牙5.2芯片,设备连接速度快、信号稳定、能耗低,技术基底有保障。
既然敢提及游泳使用,防水功能自然是需要具备了!不同于TWS耳机普遍的防泼水级别,PRO3具备8+级防水性能,达到IPX8级别防水标准。就算是20米水深环境,浸泡60分钟不进水——不过20米深+60分钟的话,就不是耳机进不进水的问题,而是人游上来还是漂上来的问题……
蓝牙5.2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号的加成,连接速度也确实表现不错,几乎秒连。
上述为传统连接方法,PRO3延续了PRO2的亮点,可以通过手机NFC功能,与耳机触碰即可连接,懒人更有新玩法。
不过目前受制于系统对NFC的制约,目前仅安卓手机可以实现NFC直连。
仅有的几个按键就能完成接听电话、切歌、调整音量,语音助手等多种操作,真正实现一键单手操作,像驾车、运动等环境,丝毫不会影响。
内藏“黑科技”。OT闭合防漏音技术3.0,振子在闭合环境下工作减少对外壳的影响,从而减轻外壳的震动;而且会根据环境情况智能生成反相声波,与漏音声波互相抵消,有点类似太极拳的套路,借力打力,让漏音消弭无形。
我的华为P30为了扩容,加了一张NM卡占用SIM卡槽,双卡双待的功能只能通过翻出另外一部手机使用。蓝牙耳机只连接一部手机的话就不是很方便,好在PRO3支持“一拖二”,一个耳机可以同时连接这两部手机,无缝切换太方便了!
顶着媳妇sha人的目光,我硬是把这抹红色抢过来自己用了!开玩笑~我每天开车,正需要这种既能听到耳机音乐,又能听到外部声音的安全产品。
戴眼镜的用户多,尤其是跑步时候,不戴会疯!既需要戴眼镜、又不想费力戴隐形眼镜的用户……额,说的就是我媳妇,戴上耳机并不耽误戴眼镜,可以随意动起来。
大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即使后来的工作与专业没有丝毫关系,也是见猎心喜,家里培养皿、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常备。倒上一汪清水,把PRO3扔进去后,就去给家人做早饭去了。
待到做饭、吃饭完成后回来(大约45分钟),捞出耳机擦干表面水迹,仍正常使用。
“海马”的圆乎乎肚子里安静躺着mAh电池,结合蓝牙5.2低功耗的特点,能够支持
支持10小时持续不断播放。
磁吸充电也非常方便,不用遍地找插口,轻轻一放自动吸附;如果充电口接反,则会因为巨大的磁力相斥而无法贴合,也是防呆设计。
半月体验,爷们戴着红色耳机倒也增添一抹亮色。期间和朋友约了一组室内篮球对抗,音乐常伴,还不耽误与队友互相配合沟通,也是起到一些运动享受的作用,唯一遗憾的是光顾着与老友相聚,忘记留下照片……
几度烟火黄,纵有时光难消亡。每日劳碌,畅享音乐生活何其美哉!
再度升级,表现果然有所提升,价格小贵尚可接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