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完美的动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故宫里有“牛”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上面是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达4.3吨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这10个脊兽都有点神奇: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獬豸、狻猊、斗牛和行什。

故宫太和殿檐脊兽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斗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属虬螭类,牛头,身上有龙鳞。《宸垣识略》中记载:

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蝀坊之上。

故宫太和殿檐脊兽:斗牛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牛”是皇帝的恩宠

明代服饰中的公服、朝服等,均依官员的品级制作。在规定的服饰之外,明代尚有一类由皇帝特赏的赐服,是给予朝臣的一种特殊恩宠,如蟒服、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等。

斗牛是次于蟒、飞鱼的赐服纹样。明代斗牛为蟒形、鱼尾,乍一看和前两种有点像。但是它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脑袋上有一对弯曲的牛角。

明代斗牛纹,图片来源于网络

牛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出发简直就是完美。它既能耕地,又能驾车,还能食用。性格温顺、吃苦耐劳。《礼记》里说“君无故不杀牛”,可见牛的地位之高。耕牛是农耕社会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许多文明里都有尊牛崇牛的传统,中国各朝各代也有关于禁杀耕牛的法律。这样尽善尽美的动物,成为神兽再合适不过了。根据《山海经》《抱朴子》《太平御览》《治世余闻》等典籍,除了上面提到的斗牛以外,其他神奇动物中离不开“牛”的特征。

“太平瑞兽”麒麟

麒麟集狮头(也有说龙头的)、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马蹄于一体,雄兽叫“麒”,雌兽叫“麟”。它是应龙的后代,据说能活两千年。它性情温和,绝不踩踏其他动物和花草,也不逞勇好斗。它是古人眼中典型的仁兽,代表着吉样、长寿和太平。

因为麒麟太好了,当皇帝的都希望自已的大臣像麒麟一样仁德、优秀,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麒麟一样长寿、出色。所以,人们把麒麟的形象用于各种珍贵的护身符,尤其喜欢给小孩佩戴“麒麟锁”。

麒麟

图片选自《中国神奇动物》

在明代的赐服纹样上,麒麟的形象经过一番变化,展现为龙首并有两角,狮尾牛蹄,依然保留了牛的特征。

音乐之子“囚牛”

囚牛

图片选自《中国神奇动物》

在不少版本里,“龙生九子”的老大都是囚牛。身为大哥,它性情温顺,不喜欢呼风唤雨、显示神力,只有一顼爱好,那就是聆听音乐。所以,人们把它的形象刻到琴头上,让它尽情欣赏琴音。

为了纪念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仅仅是胡琴,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长寿象征“青牛”

青牛

图片选自《中国神奇动物》

青牛是上古神兽兕,传说是由一棵千年大松树化形的。它长得和一般的牛差不多,通体青黑色,长着一只角。青牛有千年的寿命,总是和“长寿”的寓意联系在一起。它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在《西游记》中成了太上老君的坐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还有“打春牛”的习俗,又称为“鞭春”。耕牛寓意着农业丰收,劝农春耕,预示着一年农忙的开始。古时“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画上四时八节三百六十日十二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祈求丰年。后来又发展出了“打春牛”的耕作戏,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边耕边舞,或游于乡间,或演出于舞台,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很“牛”的年,祝各位读者“牛”转乾坤春浩荡,牛劲冲天气昂扬!

来源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qq/8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