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经典李贺李凭箜篌引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李凭箜篌引[1]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3],李凭中国弹箜篌[4]。昆山玉碎凤凰叫[5],芙蓉泣露香兰笑[6]。十二门前融冷光[7],二十三丝动紫皇[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9]。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坎坷。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人因他的诗歌充满鬼魅之气,又称他“诗鬼”。有《昌谷集》。[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箜篌:古代弦乐器。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制作箜篌的材料,此指箜篌。张:调弦,准备调奏。[3]江娥: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4]中国:意谓京城长安。[5]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6]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7]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8]二十三丝:竖箜篌。紫皇,指皇帝。[9]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诗歌节奏较为多变,为“二二一二”“二二二一”“四一二”等;韵脚也较富于变化。朗读时宜读出节奏的变化,体会其中动人的音乐形象。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神品。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可谓一箭双雕。二、三两句侧面描写乐声。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空山凝云”落笔,以实写虚。优美悦耳的箜篌声一响,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箜篌声神奇美妙,感物动人。五、六两句正面描写乐声。那箜篌声,时而仿佛玉碎之音,清脆震撼;时而宛如凤凰鸣叫,婉转悦耳;时而如带露的芙蓉一般悲抑;时而如盛开的兰花一样欢快。诗人使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以形喻声,形象地道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旋律优美。从第七句起,描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被箜篌声所消融;皇帝,也被感动。乐声传到天上,竟使女娲听入了迷,以致石破天惊,秋雨倾泻。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为之感动不已;吴刚倚着桂树,久久伫立,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露水洒落,不肯离去。诗人借助大胆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李凭箜篌的惊人感染力,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用语夸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清人方世举曾把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琴歌》相提并论,谓曰“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文/曾丽嫦(广东人,广东教育学院毕业,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qq/12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