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近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遵义市凤冈县蜂岩镇、六盘水市水城区、安顺市平坝区等42地上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间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特推出“讲好贵州故事·传承民间文化”系列报道,本报记者将走进42个乡村,从一个物件、一种传统民俗的起源着手,讲述每一个“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故事,以飨读者。
“这把弩是爷爷传给我父亲,现在又传到我儿子和女儿手里,是我们家的‘传家弩’了。”
“射弩之乡”织金县实兴乡(无人机拍摄)
10月23日,走进“射弩之乡”织金县实兴乡,在新场村海马冲组,民间文化传承人张仕华拿着父辈传下来的弩介绍到,这支是家里的‘功勋弩’。“年,我父亲就这支弩参加比赛,是我们家族的第一次射弩比赛,获得四等奖。”之后它多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比赛项目上获奖。
实新射弩之乡
海马冲是织金县实兴乡新场村的一个村民组,居住着余户多名苗族同胞,他们都擅长射弩技艺,其中优秀选手曾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射弩比赛。
射弩(织金县宣传部供图)
自年至年,在各级举办的22场射弩比赛中,先后有30多位苗族同胞摘取各类奖牌余枚,为实兴乡赢得了全国、全省及全地区的“体育先进单位”殊荣,因此实兴乡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射弩之乡”。
张仕华在展示获奖奖牌
张仕华继承父亲射弩技艺,同时还做得一手好弩和弩箭。
张仕华在制作弩箭
年,通过毕节(地区)的层层选拔,张仕华进入贵州省代表队,参加在昆明举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14左右岁的他,第一次参赛就获得4等奖。之后每一届比赛他受邀都参加,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射弩成绩也变得精湛,家里获奖证书都堆叠两摞。
7年,自己开始当教练,将技艺传给妻子李桂芬,女儿张美,儿子张明,他们在每一次比赛中都获得很好的成绩。
张仕华在练习射弩
据悉,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织金县实兴苗族群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海马冲的射弩始于宋朝,海马冲的先民就把弩箭作为保护自己和猎取食物的最好武器,射弩技艺代代相传,后来演变为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射弩比赛项目。
“这几张弩都是有人参加比赛预订的”张仕华一边拿着弩校准一边说,弩是以当地山崖上生长的“岩杉树”为原料,刨削弯制而成,长1米左右,弩床机身长0.5米至0.7米,弩床两头底部各配有一个握柄,上面开一个箭槽,并安装扳机,弩弦以上好的青麻搓成(可在弩床面上前后滑动)。
“这一张弩要卖多少钱?”
“不多就四、五千元”张仕华谦虚的笑着说。
射弩用的箭也村民们自己做,选用杆用笔直、坚硬的桦竹修制,与筷子粗细,长短一般在0.25至0.35米之间,用蜡烛烤、纱布打磨,多使用呈圆形形的铁箭头,用羽毛制好尾翼,一只传统弩箭就完成。
每当春节期间和跳花场时,举行射弩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块当靶子,谁射中了就归谁,射得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获得其他奖励,就这样射弩技艺就一代代相传。
射弩(织金县宣传部供图)
在实兴乡的苗族村寨中以海马冲的射技为高,海马冲的每户人家多的有3支弩,少的也有1支弩,达到户户有弩,有的人家甚至每人1支弩。
实兴乡男女射弩队代表贵州省先后参加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省的邀请赛,在云南省的邀请赛上,女队获团体冠军。射弩技艺不断发展和提高,新秀不断涌现,在参加地区、省、全国的射弩运动会中均夺得名次。
实兴乡在新场村村委会旁修建的射弩技艺展览馆
下一步,织金县实兴乡将让射弩技艺文化走向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展现“射弩之乡”的魅力,还要建设射弩技艺展览馆,收集有关射弩的实物,记住乡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振兴乡村。在新场村村委会办公楼旁,一栋两层的展览馆已建设好,正设计和布局。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总监制:刘琴监制:熊江编审:陈翎编辑:夏珊投稿邮箱:zjxrmt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