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day:我的丙察察骑行之旅是从察隅开始的,清晨的淅沥的小雨让我耽搁了一些时间,也让我有空到超市和附近的农贸市场采购路上的干粮,一元钱一个的白面饼感觉要比馒头好一些,存放的时间要久一些,而且也可以用来夹菜吃。香辣酱、榨菜、咸鸭蛋在路上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最好的下饭菜,也可以补充盐分,方便面和挂面也是最好的的晚餐,一般是晚上才用来煮。尽管精打细算,但是为了采购的将近四天的食物还是花掉了60多元。
云雾萦绕的察隅峡谷离开察隅县城,沿着河沿公路返回桑久村路口,14公里的路程一个多小时就可以骑到了。进入桑久村路口,就算正式踏上了我的丙察察之旅,原本是打算骑到桑久村去吃午饭的,根据攻略上来看,这个路口到桑久村不过8公里的路程,但是进了村子之后才发现这八公里并不好骑,首先是两个很陡的,连续起伏坡。村路虽然是水泥路,但是很狭窄,而且这段水泥路到了一个部队驻地就截止了,接着便是土路。而且天又下起了小雨,这段路还是乱石路基。坑坑洼洼非常颠簸,想骑两米的直线都不可能。桑久村路口狭窄的水泥路在一个部队驻地截止在这样的道路上骑行,不得不说很困难,每骑行一公里都要消耗我十几分钟的时间,眼看着已经骑了十公里,但是还不见桑久村的影子,这让我感到很困惑,看到前面有几户人家,过去打一些开水问问路。这里是一个修路的施工驻地,今天因为机器设备维修,他们并没有开工,本以为一点钟他们已经吃过午饭了,但是厨房的阿姨刚刚做好午饭,我打算借他们的火煮面条,但是厨房阿姨说我们饭够吃,要么你和我们一起吃吧。这个修路施工驻地只有五个人,午饭两盆菜,一大锅米饭,连帮他们拉土的司机都过来一起吃饭了,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因为下午他们也不工作,所以中午就想喝点白酒,我也跟着喝了一杯,也跟他们聊聊我在路上的见闻,这顿午饭大家吃的很开心。桑久村修路驻地简单的午饭我和修路工人们愉快的享用午餐,并询问后面的路况吃饱肚子才有力气骑车,而且这一路都是上坡,离开这个驻地又骑了4公里,才看到通往桑久村的路口,那个在树林中隐约看到了几栋房子就是桑久村了。一路上都是沙石路段,有很多地方因为山边的溪水还成为水毁路面。上坡蜿蜒而漫长,要知道要翻过多米的大雪山,这样的长坡还不知道要骑多久。沿途这样的水漫路很多河谷两岸是茂密的云杉林山路蜿蜒,左手是山,右手河谷,全程沙土路中午一起吃饭的工人师傅跟我说,今天下午我肯定骑不过第一个垭口,骑到柴火铺休息也就可以了,而这个当地人所称柴火铺就是米奇村。这样的路况,这样的骑行速度,今天我确实没打算能够翻过第一个大雪山垭口,六点钟到达米奇村,这里是一个是四山环抱的小村落,一条溪流从村边穿过。村子里有几家商店,都是可以提供住宿的,而我选择了这里的修路项目部。我到项目部在厨房打了一杯开水,然后询问是否方便在这里搭帐篷宿营,工作人员给我找了一个比搭帐篷更好的地方,项目部会议室,这里遮风又挡雨,晚上也会暖和一些,我选择会议室里面的那个长沙发,在这里睡可以省不少事。借宿在米奇村项目部我到这个项目部的时候,他们已经吃过晚饭,而且剩饭都已经倒掉了,毕竟附近还有很多野狗在这里讨食吃,我拿出自带的干粮。把面饼用刀剖开,夹上火腿肠、甜面酱和榨菜,这就是我的晚饭了。项目部的一个工作人员跟我说附近有一处野温泉,水温40多度,晚上泡泡温泉会更舒服一些,其实我也想泡温泉,但是因为最近几天都是高强度的骑行运动量,一旦泡了温泉,肌肉就会松弛,还是等着骑完丙察察之后再找地方好好的洗澡吧。晚上把睡袋铺在沙发上,明显这个沙发不太够长,我只能头脚搭在沙发的两端的扶手上,或者侧身蜷缩着睡觉。
米奇村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2ndday:半夜不知谁把办公室门打开了,小风嗖嗖的,在沙发上睡了一夜,说不上很舒服。收拾好睡袋,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叫我跟他们一起吃早餐,这里的早餐也挺简单的,只有稀饭和几样咸菜,没有干粮他们怎么能够应对一上午的工作量呢?我还得吃两个饼子才能填饱肚子。米奇村项目部的早餐离开米奇村,就开始一路上坡,沿着山坡的盘山路曲曲折折。每一段之字形的盘山路都要爬几层才能进入另一段盘山路,山路并不是很陡,都是沙土路面,这样的路骑行很慢,偶尔有一辆汽车经过,就会扬起沙尘,尘土飞扬。从半山腰俯瞰山下的米奇村,只有那么十几户人家,这个村落真的很小。攻略上说,从米奇村到海拔米的大雪山垭口有15公里的路程,让我感觉远远不止,爬到20公里依然感觉距离山口遥遥无期。从半山腰俯瞰米奇村一望无际的山路山谷里层林尽染,秋色初现沿途的居民点已经人去屋空一路上有很多地方都有山泉水,可以给我提供充足的水源,这里山泉水水质很干净,口感清冽,是最天然的矿泉水。我的午饭依旧很简单。白面饼夹上甜面酱和咸鸭蛋,吃上三个就可以当做我的午饭了。路上只能吃简单的冷食喝的都是山泉水下午2点半终于爬到了海拔米的大雪山垭口,从行者记录的骑行公里数来看,从米奇村到大雪山垭口骑行了37公里,累计爬升垂直高度多米。大雪山垭口是当地人的叫法,我相信他应该还有一个学名,只是在附近我并没有找到一个知道他其他名字的人去求证这个问题。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大雪山垭口的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在垭口休息片刻,开始下山。这样的土路下坡也没有什么速度可言,既要控制好车的速度,还要控制车的稳定性,过回头弯的时候更要小心翼翼。而且颠簸的土路会让车剧烈颤抖,没多久手就会震的麻木,骑一段路程就需要休息一下。下坡全程土路,非常颠簸四点钟终于到达海拔米的嘎达村,从大雪山垭口到嘎达村是16公里的纯下坡。攻略上把这个小村子作为一个休息点,但是现在时间尚早,我不想就这样结束一天的骑行,而且攻略上从嘎达村到下一个米的垭口只有8公里。我问了一下当地的村民,他们也说从这里到垭口10公里左右,我想今天翻过垭口,下山再找地方宿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后面的经历却让我对继续骑行这个决定有些后悔,而且让我吃了一些苦头。嘎达村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离开嘎达,继续前行在嘎达村吃点东西补充些体能,继续爬坡,起初蜿蜒的山路并不是很陡,相对平缓一些,很快我就骑了10公里,但是却看不到垭口的踪迹。而且开始下小雨了,穿上雨衣继续骑行,我相信这里距离垭口不远了,而且路也越来越陡,海拔上升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骑到15公里的时候,依然可以远远望到山上的盘山路,我感觉自己好像被骗了,从嘎达村到小雪山垭口根本不止10公里。小雨还在下,天也快黑了。现在进退两难,我只能选择继续骑行,希望垭口在不远的前方可以出现。山坡上大大的之字形山路沿着山路骑到7点半,这时候我已经骑了20公里的上坡了,依然没有看到垭口。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小雨暂时停息,我想继续坚持,但身体却有些体能透支,而且还有些肚子疼,不知道是不是生水喝多了,引发了肠胃炎。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路边连个施工驻地也没有。腹部的痛感越来越剧烈,疼的我直不起腰,我甚至已经骑不动车了,看到路边有一堆沙子,正好可以作为路障,我就在沙堆的背后搭起帐篷。这里的海拔多米了,距离垭口应该不远。在这样的环境搭帐篷宿营,也是无奈之举。搭好帐篷之后,到附近的山边找到一处山泉,盛了半锅山泉水,本想回到帐篷里面用我的汽油炉煮一锅面条,毕竟吃了一天的冷食,晚上能吃上一锅热面条,肠胃或许能舒服一些。水打好了,调料和面准备好了,但是汽油炉却不争气,或许因为很长时间没用了,再加上经常被雨淋,汽油炉的有些机件已经生锈了,而且给汽油炉加压的加气阀也坏掉了,没有办法给汽油炉加压,汽油炉就不能使用。愈加剧烈的腹痛让我只能蜷缩在睡袋里面嚼着白面饼,喝了还是只能喝冰冷的山泉水。帐篷外的小雨依然淅淅沥沥的下着,海拔米的高山上夜晚是很冷的,但今天晚上我只能这样在寒冷与疼痛中度过,我没有奢望过会出现一个救世主,能挽救我于危难之中,只能硬扛。
海拔米的山上,雨中宿营层层叠叠的盘山路3rdday:有的时候困了,累了,睡着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晚上我依然被冻醒过两次。一觉醒来感觉身体好多了。因为寒冷,帐篷上结了一层白霜,我盖着睡袋在帐篷里面享用我生冷的早餐。从嘎达村到这里的公里数以及当前的海拔来看,我距离垭口的距离真的不是很远,应该在三公里左右。然而真正在我整理好装备继续上路之后,才发现从我昨晚宿营地到垭口1公里都没到,这样我感觉自己像是个笑话。早餐依旧是生冷的白面饼早上山顶的雾气时有时无,小雪山垭口海拔米,垭口上有一个牌子可以告诉我关于这座山的历史,这座山也被称为卓巴的神山,从文字介绍来看,附近还有一些神山和神湖,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早上已经翻过第二座垭口了,还剩一个垭口,那么这就是我今天的目标,拿下第三个垭口。关于卓巴神山的文字介绍上午垭口的雾气很浓重卓巴神山的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过了垭口,开始进入第五工区和第四工区,在米奇村项目部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跟我说他们第九到第六工区的路况还算好一些,进了第五、第四工区之后,那边的路况就会更加糟糕,很多地方都是烂泥路和土路,还有沙土路,会比前半段更难骑,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段路的路况更加复杂,沙石路、水漫路、沙土路、烂泥路,各种让人头疼的路况在这里都占全了,有些路段骑不动,只能推车前行。弥漫的雾气宛若仙境遥望河谷里的海子让人头疼的烂泥路连续下坡37公里,终于看到了那个在河谷当中镶嵌的目若村,从小雪山垭口到目若村公里数与攻略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沿途攻略上提到的几个居民点,现在早已人去屋空,想要喝开水的话,只能求助路边的施工驻地,他们厨房里面可以提供开水,所以我已经完全无视攻略上所说的一切了。眺望目若村目若村的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由于昨晚的腹痛让我怀疑是肠胃炎,所以今天一路都是在施工驻地打开水喝,中午到了目若村,也想找一个地方吃一顿热乎饭菜。我无心为谁打广告,但是整个村子里面似乎只有这家平安驿站是有些名气有些规模的,屋里屋外的墙上都写满了字。但是这里的物价也是好的让人咋舌,一碗面20元,一份蛋炒饭20元,盖饭25元起,炒菜更是让我吃不起。最后点了一份蛋炒饭,还特意叮嘱老板娘多加些分量,老板娘倒是给我加了不少饭,但是这一盘炒饭上来之后,我发现这里面除了一个鸡蛋,一份米饭,和必要的油和盐以外并没有其他佐料,如此简单、粗糙、寡淡的蛋炒饭在这里能卖20元一份,也是天价!老板甚至吝啬到连咸菜都不愿意多给一点,还好没有限制开水的数量。颇有知名度的平安饭店墙上的留言密密麻麻寡淡而且很贵的蛋炒饭中午在这里吃饭的还有一队自驾的游人,趁着手机有网络,他们都在发照片到朋友圈里炫耀自己在丙察察路上的各种经历和美景,有曾经到过这家饭店在墙上留过字的,在墙上找到自己的字和同行的朋友炫耀,吃完饭之后,我一般很少在墙上留字,但是今天我破个例。我在墙上写字的时候,他们也在看,等看我写到海马单骑环游中国第天的时候,他们都惊呆了。一起围过来,问了很多问题,希望我能尽快满足他们好奇的欲望。看我在门口收拾东西要走,他们又出来跟我拍照留念。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我不知道还是应该有一种胜利的优越感,还是对那些人的鄙夷,或许不用想太多,大家开心就好。我和自驾车驴友的合影本来离开平安饭店的时候本想买些干粮带路上吃,但是小小的馒头都卖两元钱一个,附近的商店也是物资匮乏,东西少,价格贵,后来索性也就放弃了,反正翻过这座山,再下个坡就到察瓦龙乡了,乡里的东西或许能便宜些,我身上带的食物还够我支撑一天。离开目若村,再次开始爬坡,爬过这个坡,翻越齐马拉垭口,就算是胜利在望了,我认为丙察察全程就这三座垭口是最大的难点。盘山路总是一段一段的,就像千层饼一样叠加在山坡上。之前提到的攻略是年8月由江阴车友写的,现在已经是年10月份了,那份攻略早已经过期失效,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是从年开始修的,很多地方都在老路的基础上加宽延长,减小坡度,所以我只能用行者来记录每一个关键点之间的距离,海拔高度,来制定新的攻略,而且这份丙察察骑行攻略记录,也不能保鲜很久,路线基本上已经定型了,最迟年这条路就要铺上柏油路,修好全线通车,而且有消息说这条四级公路可能要升级为三级公路,还要拓宽,未来两三年内这条路都是属于修路状态,三年后再骑丙察察可能就是清一色的柏油路了。
路面上的水潭一层层的盘山路就像千层饼一下午都在这条漫长的盘山路上缓缓骑行,五点钟已经可以看到垭口了,距离垭口还有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是施工驻地,在这里停歇片刻,在驻地的厨房倒了杯开水,他们正在准备晚饭,和这里的工人聊会天,问问前面的路况,他们说这里到垭口还有三公里,就在不远处的那个山的缺口。但是过了垭口,再有20公里才到下一个项目部,他们建议我今天晚上就在这里休息,旁边有地方也可以搭帐篷,我就坡下驴,今晚在这里休息,顺便在这里跟他们混一顿晚饭。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先把帐篷搭起来,因为昨天的小雨帐篷和睡袋都有些潮湿,摊开晾晒一会儿。
趁着夕阳还在,晒晒帐篷和睡袋这个项目部都是四川人,唯独开铲车的司机是山东菏泽人,闫大哥跟我也算是半个老乡,而且整个驻地只有我们两个人敢在这么高的海拔喝白酒。一个山东人和半个山东人在这个施工驻地喝酒拉家常,最后饭桌上就剩下我们两个了,本想多聊一会儿,但是他们的发电机似乎不太给力,没多久就罢工了。发电机发动不起来,也就没有电了,我们摸黑把餐桌收拾干净,就各自回去休息了。又在施工驻地蹭了一顿晚饭4thday:夜晚山里的雾气很重,早上我的帐篷上面又是结了一层白霜,好在昨天晚上把睡袋稍微晾晒一下,并不是很潮湿,晚上睡觉也不是很冷。早餐是工头王大哥从察隅县买来的廉价月饼,中秋节已过,月饼也就没有了销路,只能廉价出售保本,所以工头就买了几十斤的月饼回来作为早餐。早上一碗稀饭,吃了三个月饼,临走的时候闫大哥还给我带上几个月饼作为路上的干粮。山谷云雾缭绕
清晨阳光很快就把帐篷上的路白霜融化成了露水,露水蒸发的雾气,明很快弥漫着整个山谷。工人们吃完早饭,匆匆地到工地上开工了,我慢慢的收拾好我的帐篷,也准备上路。上午山里的雾气真的很大,沿途经过他们工作地方,跟他们挥手告别,很快就到了齐马拉垭口。站在垭口上抽上一支烟,这三个垭口骑车翻越真的很不简单。剩下的就是一路下坡,今天到达察瓦龙乡应该是没有问题。齐马拉垭口第一缕晨光人在云上骑行修路工地终于到达齐马拉垭口齐马拉垭口的海拔高度和骑行记录三工区路况依然是一团遭,但这样路况骑了三天也就习惯了,但是运气似乎并不是很好。一路的碎石路,让我短短的十公里之内两次扎胎,都是被石头尖锐的棱角戳破了。除了碎石路以外还有沙土路,这种沙土很细,像沙滩一样,会让车轮陷入沙土里面,很容易打滑。我的刹车片也开始发出了刺耳的声音,看来这一路上来令片已经磨损很严重了,骑着骑着感觉前轮飞出一个东西,停下来仔细一看,居然前轮一根辐条断掉。又是一炮双响,都是碎石棱角扎穿的一路下坡路并没有太多不停歇,先是看到了攻略中提过的达争通食宿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然后又下坡十几公里到锯木厂,原来我以为这两个地方都是小村落,但是实际看到的只是路边一排木头房子,可以提供商品销售和餐饮食宿,附近并没有居民点,如此突兀的食宿站在路边上确实可以给过往的行人提供一些方便。山谷里的云杉林连续下坡40公里,终于到了平缓路段,当我准备就着下坡的惯性开始骑车的时候,我却发现居然蹬空了。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早上骑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下蹬空了呢?我停下来检查车况,发现后轮轮组并没有明显的异样,但就是蹬不起来,摇动脚踏,前面的牙盘带动链条传动飞轮,可是后轮却纹丝不动,这时候立刻联想到是不是后轮飞轮与中轴连接的卡槽坏了,这可是要命的机械故障,这附近方圆百里都没有可以修车的地方,车骑不动,我就只能推车啦。从骑车改为推车,这确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是为了继续前行,也不得不这样做,继续沿着河谷前行,有些平缓路段,也有下坡,下坡还是可以上车继续溜坡的,但是到了平路和上坡的时候就只能推车了。这样突如其来的机械故障,让我今天到达察瓦龙的计划宣告落空。
河谷平缓地带,到了这里我发现我骑不动了千成饼一样的盘山路继续前行几公里之后就可以看到怒江了,过了怒江大桥到对岸,公路沿着怒江河谷曲折起伏。我还是只能上坡推,下坡溜,六点钟在路边看到了一个施工驻地,这里只剩下三个人了。因为冬季快到了,很多驻地已经开始撤离工地,或者是搬家合并。本来这个驻地的皮卡车是要到察瓦龙乡里去接人的,可以顺道把我连人带车送到察瓦龙乡,但是后来因为没有联系好,又不走了,我只能在这里等着,看看能不能搭上其他的便车。等到七点钟依然没有结果,索性今晚就只能在这里休息,这个施工驻地的工棚就搭在怒江的边上,下面就是悬崖,从路面到江面有几十米的落差。为了防止灰尘,他们把工棚的门靠江边开,只有一条窄窄的路基可供行走,一不小心就可能失足跌落江里。众多怒江大桥中的一座,过了桥进入怒江河谷怒江支流并流这里的海拔已经不到米了,所以晚饭的时候我和工头一起喝了些白酒。工头年近五十,他的儿子大学刚毕业不久,借着酒劲儿,工头给我上起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像我这种放弃工作和家庭长途骑行的年轻人,在上一代人的眼中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位工头的年龄与我父亲相仿,所以他的观念也是如此,无论他说什么,我都是点头应承,毕竟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和上一代人还是有一定代沟的,想要解释清楚,让他去理解并认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萍水相逢,也没有那个必要。怒江河谷山上的小村落5thday:早上厨房阿姨给我留了一些稀饭和煎饼,虽然昨天晚上工头大叔给我进行一番说教,但是在他们眼里我还只是个孩子,在路上能帮助的他们都会给我提供一些帮助与方便。从这个施工驻地距离察瓦龙乡还有将近20公里路程,我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推车,到了这个地步我已经断水、断粮、断烟了,水和吃的倒无所谓,烟也没有了,这样我休息的时候少了一样放松精神的工具。路上碰到两辆浙A牌照的自驾车,他们停下来跟我打招呼,问我从哪儿骑过来的,是否需要帮助,我说我现在身上已经断水断粮断烟,他们给了我两瓶矿泉水,又给了我一个馒头,一根油条,这已经足够了,他们又给了我半包香烟,或许这半包烟比那水和馒头来得更实在些。
漫山遍野的仙人掌推车前行十几公里,终于可以远远地望到察瓦龙乡了。从远处看察瓦龙乡要比我想象的大很多,虽然只有一条主路,但是路两边的高楼酒店却看上去很多,不逊于察隅县。进入察瓦龙乡,路两边果然是商店、饭店、旅店林立。相信无论是察隅方向,还是贡山方向,经过察瓦龙乡都要休息一下,要么吃顿便饭,要么在这里停留过夜,所以旅游业也带动了这个小乡镇的发展。远望察瓦龙乡在路边看到一家饭店,叫做朝圣路,这里有住宿,这个店名倒是觉得挺合适我的,进店之后点了一份水饺,18元20个饺子,因为没有用高压锅煮,似乎还有些没有煮熟,但是我也没说什么。老板看上去很和气,跟老板聊天才得知他是贵州遵义人,在这边做生意有几年了。我把我遇到的情况跟老板说了一下,丁大哥说附近都没有能修自行车的地方,不过可以去摩托车店试一下,刚好帮他配遥控器的小哥认识一家摩托车店就在附近,吃完饭之后便过去碰碰运气。摩托车店的小师傅看到我自行车,知道故障出在什么地方,但是他却没办法修,甚至连飞轮都拆不下来,我的联通手机在察瓦龙依旧没信号,连电话都打不出去,只能连接这里的wifi,通过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