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单车追桂花,他一追就是12年咸宁日

10月13日:晴气温15~25℃

新闻报料—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他,年过半百

致力于咸宁桂花研究

奔走4年,收集标本多份

研究12年,撰写论文著作18篇

耕耘9年,推广优质桂花品种9个

蒙蒙细雨中,满城的桂花竞相开放,微凉的秋风夹杂着浓郁的花香,引得无数来咸游客赞叹不已。在飘香的桂花城里,活跃着一群桂花守护者,王振启就是其中一位。

每年桂花飘香的季节,都是王振启最忙的时候,他要带着他的团队追赶花期,去咸宁各处采集桂花,收集标本,更新数据。今年是他因桂花而忙碌的第12个年头。

今年56岁的王振启,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咸宁桂花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桂花研究专家。在从事生物科学教学工作之余,王振启致力研究咸宁桂花产业开发与文化研究。年,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骑着自行车冒雨采集样本

一壶水,一袋馒头,一包必备的测量工具,跨上一辆老式自行车,王振启独自一人一路往咸安马桥方向骑行。桂花开放的季节亦是秋雨蒙蒙的季节,为了追赶花期,王振启只得任由雨水在身上拍打。

“衣服打湿了拎干了就可以穿,花期赶不上又得再等一年。”王振启一路踏着自行车飞驰,半个多小时后雨稍微小点时,王振启终于到达了咸安区桂花镇桂花源一户农户家中。短暂休息一下后,王振启向山上出发,他今天的目标是采集20多棵古桂树的花叶标本。

桂花源里,一棵多年树龄的古桂树下,王振启看着古桂的身份牌,抚摸着古桂的枝干,随后拿出测量工具,对古桂的枝、干进行测量,他轻轻的将古桂树的东、南、西、北四处的枝、叶、花摘下一些,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内夹好,并随笔记录下古桂的生长情况……2个多小时后,王振启完成了这颗古桂的数据采集工作。

8年,一次偶然机会,王振启进入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学习,在王彩云导师的指导启发下,他有了对咸宁桂花进行研究的想法。当时在省级相关资料记载中,咸宁只有含混不清的32个桂花品种,王振启迎难而上,利用休息时间从零开始了艰辛而枯燥的调查工作。

桂花花期是桂花品种调研关键的时刻,为了不错过每一次花期,王振启从学校挑选了6名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奔忙在全市各个桂花盛产地。在全市各处的街道、工厂、医院、小区、山丘、河边,只要栽有桂花的地方,他都要蹲下来,仔细观察、辨别、测量、记录。

4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王振启和他的调研小组共调查记录了多份桂花标本,拍摄了2万多张桂花形态特征照片。经过反复的对比、计算、归类,王振启和他的调研小组为咸宁桂花正名,筛选出咸宁已知桂花品种共86种,其中当地桂花品种42种,引种品种44种。

曾被民警当成“采花小偷”

桂花品种采穗工作困难重重,团队没有经费,王振启只得将自己的教学工资用于研究;种植户们为了保护桂花不允许采穗,王振启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偷采。

年的夏天,王振启在浮山办事处太乙村村委会与当地村民交涉了好几天后,依然无果,他只得偷偷来到太乙大道采集当地桂花优质品种穗。采集中,王振启被路过的村民看到后举报。马桥派出所的民警将王振启当成了小偷,关起了派出所,不仅没收了采摘工具,还被罚了元罚金。

当年,王振启与团队完成了52个桂花品种的扦插工作,制订了咸宁桂花品种分类标准,编写出了“咸宁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为后来咸宁桂花的适应性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多年的静心研究中,王振启发现同一桂花品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我国不同栽培地区测量数据差别较大。为提高咸宁桂花研究工作精确度,根据咸宁桂花栽培品种生长实际,王振启在参考了大量我国不同地区桂花研究文献,详实了咸宁桂花栽培品种。

为更好的研究咸宁桂花,王振启跑遍咸宁30多个栽植桂花的乡村;为培育出更多符合咸宁生产实际的桂花优良品种,他跑遍中国5大桂花产区。

年12月31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芳香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办公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王振启作为中国桂花研究专家,应邀对桂花纯露发展前景进行了发言。一边调研一边学习,王振启一直没有停步。

调研期间,王振启撰写论文“咸宁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等16篇,专著《咸宁桂花产业与文化》,与杨康民合作出版《中国桂花》,获得业内好评如潮。

在花圃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咸宁桂花资源丰富,球桂、咸宁晚桂、柳叶苏桂、波叶银桂等都是全国公认的咸宁地产桂花优良品种。咸宁桂花花朵色黄、瓣厚、留香持久,质量全国第一,但咸宁的桂花产品在全国却排不上号。经调查,王振启发现问题出在咸宁桂花品种混杂,没有采花专类园。要解决问题,必须做到桂花苗圃树立品种意识,提高苗木栽培质量。

自年开始,王振启引进桂花品种资源,开展咸宁桂花引种品种和当地优质品种的扦插研究工作。年以来,王振启先后建立了“咸宁市桂花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桂花优质品种资源圃,探索高效的桂花苗木生产方法,改善现有的桂花苗木供给侧结构。

在桂花苗圃里,王振启一呆就是一整天,拎着水壶、拿着观察记录本的王振启,看着刚扦插下不久的桂花苗冒出新芽,欣喜若狂;在古桂林,王振启即使写完了记录笔记,也要背着手在这里再转一圈;在古桂养护队里,他有说不完的养护要点……

在咸安、通山各地,王振启宣传推广“桂花标准化育苗技术”,多次送专题讲座到田间地头,示范指导农户种植。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王振启在桂花镇柏墩桂花苗圃、湖北香谷园艺场、海泉农业生态园丹桂基地等地设立实验田,一边自己种一边将最新的种植技术教给农户栽培桂花苗木。

从桂花种植大户的基地里出产的桂花优质苗木,吸引了来至全国各地的苗农,前来学习、应用。为了建立桂花品种专类园,王振启精心筛选出了不同采摘用途的桂花优良品种。9年间,王振启将9个优质桂花品种推广到全市各个桂花种植基地里。

年4月底,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带领他的院士团队来咸宁建立了工作站,工作的重点就是提升咸宁桂花产业。邓院士对王振启的前期调研工作赞许有加,希望王振启继续做好桂花栽培品种引种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为院士团队的深入研究、拉长咸宁桂花的产业链打好基础。

目前,王振启的桂花研究团队成员扩大到了教授2人,博士1人,研究生6人和余名大学生,正在与湖科、咸宁市林科院桂花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协助院士团队完成咸宁桂花产业的研究工作。

记者手记

王振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黝黑的皮肤,看起来很严肃,但是聊起桂花,脸上总不自觉地流露出满满笑意。

在后来的电话回访中,王振启的学生邓东平如是评价道:“在王老师的眼里,桂花就像他的女儿一样。女儿的才情、女儿的健康、女儿的成长,都占据着老师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致力于桂花研究,王振启风雨无阻12年。回忆往昔,王振启笑着说,被派出所关起来的那一次,是他人生中最窘迫的一次。“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我会选择晚上去。”

如何让咸宁桂花飘香世界,这是王振启与他的团队们努力的方向。花期里,他们时刻整装待发,奔走于花香四溢的香城。

“爱咸宁就要爱桂花。”王振启说:“咸宁现在正在为打造‘世界桂花城’做准备,只要我身体还行,就想去桂花林里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全媒体记者:朱亚平通讯员:万虎

部分图片摄影:张大乐

编辑:王馨茁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qh/11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