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因为干货很多。如果你身处的环境比较嘈杂,建议先收藏/分享,等清静下来,再细读。
相对于言语理解,类比推理不管是从我们的感觉上还是从最终的正确率看,都要简单得多。对于这种简单的题型,我们的追求只有一个:就是又准又快,正确率要达到80%以上,一般考10个题,用时不能超过6分钟,大家在最后的专项速度训练中,就要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下面是后台统计的15年和16年真题类比推理部分的正确率:
这一统计说明,不少小伙伴类比推理就是只能做对60%的题目,远远达不到要求。
而类比推理做得较差,学得比较痛苦的的小伙伴往往存在以下三个问题,要想有质的提升,必须转变思维,踏实积累。
一、不了解考点,随意想象。具体表现为不尊重科学常识和伦理法规,滥造句子。
大纲中写的清清楚楚: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啥叫逻辑关系?有哪些逻辑关系?有些同学没有系统学习过,压根不知道,这种同学,姑且肯定可以原谅。但不能原谅的是那些学完以后就扔了,根本没去记,或者是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丢到一边,随意地去造句子,持各种可笑的理由来与命题人和老师诡辩、胡搅蛮缠,根本无视所学的逻辑关系和客观规律的同学。
比如这个题目:
沧桑:白发
A.博学:眼镜
B.稚嫩:乳牙
C.鲁莽:健壮
D.清纯:酒窝
时不时就有同学为什么A不行呢?白头发代表沧桑,眼镜代表博学。谁告诉你戴眼镜就代表博学?
选C的也大有人在,认为健壮代表鲁莽,酒窝代表清纯……
这道题,其实最贴近或相似的,应该是B。
再比如这个题目:
水:森林:煤炭
A.氮:蛋白质:智力
B.闪电:雨:打伞
C.雪:丰年:喜悦
D.表扬:自信:乐观
有些同学选C,是这么跟我解释的,说有了水就有森林,有了森林就有煤炭……这些知识都是哪个老师教给你的?沙漠里也下雨,咋没形成森林?
对于题干的分析,显然就应该是只有有了水才会有森林,水与森林之间构成必要条件;而煤炭的形成,显然是需要森林的,森林与煤炭也构成必要条件。而必要条件,就是这道题目所考察的逻辑关系,如果有踏实学过“摸清关系,轻松搞定类比推理--逻辑关系”那节课的,这道题应该是不可能做错的。
这道题目,如果不知道氮和蛋白质关系的,完全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掉BCD,选A。
在课程答疑专区里,我曾多次去给大家解释这些问题,我的工作真的远比你们想象中的要有趣和无奈。
二、没有“选择更优”意识,具体表现是爱钻牛角尖,粗心大意。
大纲中写的清清楚楚: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既然是选最贴近或相似的,那么选项中必然不止一项贴近或相似,而有些同学一看A项有些相似,就选了,其实还有更贴近或相似的,就这么被无情地无视了。
这种同学是少数,即使有,一经提醒和纠正,也就不会再犯了。更常见的是“钻牛角尖”,比如下面这个题:
港湾:停泊
A.基因:遗传
B.法庭:诉讼
C.电缆:发电
D.公路:运输
这个题,正确率不到70%,刚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有些沮丧,一度怀疑我的工作的价值。无语问苍天:那些不选D的,你们是怎么想的?
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让自己稍微释然一点:那些不选D的都是没听过课的。遇到问“老师,为什么不选A/B/C呢?”我每次都忍不住怼回去:请问你是怎么排除D的呢?
什么样的选项是“更优”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有更多的相同逻辑关系。
做题中,有两个可操作的技巧:
一是纵向对比事物的属性,属性更接近,关系也就更接近。比如上面那个题,从逻辑关系上说,考的是“作用、功能”,港湾的功能是停泊,A、C、D都有这种关系,但是港湾和公路都是用来交通运输的,这是它们在类别属性上的相同点,其它选项没有这种属性,所以最优答案是D。
二是看词性,逻辑关系一样的,选纵向上词性相同的。
三、有些小伙伴知识面窄,确实不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而且据我观察,错误率最高的一般都是考历史、经济、生物、化学、物理、汉语等常识的题。
比如这个题:
海马对于()相当于()对于珊瑚
A.海龙:海葵
B.河马:礁石
C.木马:海螺
D.贝壳:海带
我估计不少同学压根不知道海马是什么吧?这道题目就是考包含关系,对应的答案应该选A。
再比如这个题:
著作:书:丛书
A.成语:词语:词汇
B.树:树林:森林
C.裙子:衣服:服装
D.人:人群:人民
做错的同学,肯定是搞不清楚著作、书、丛书,成语、词语和词汇的逻辑关系,要说这知识很偏吧?我觉得不能算。这道题主要就是考组成关系,正确答案应该是A。
再比如这个题: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这题正确率不到40%,之所以做错肯定是因为不知道指鹿为马和颠倒黑白是近义词,不知道师心自用的含义。此题应选C,就是考的近义词。
而以上3道题目做错的同学,显然也是因为常识积累不足。这里提供两种方式:
一是多做题。因为很多知识其实是反复地考的,遇到陌生的常识,用心记一下、查一下。如果你是正在准备省考,这肯定是你最有效提升类比推理正确率的途径。
二是时间比较多的同学,给你们推荐几个积累常识的便捷渠道:科普中国网,各种新闻app的科普、经济、文化频道,以及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常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题型都对常识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定义判断,很多题目就是出自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以及其他一些细分的百科网站。
OK,今天的干货就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在下面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如果以上谈到的逻辑关系你一点概念,或者印象都没有,申请了课程的同学请尽快去回顾课程,没有申请的也不用沮丧,我的课程,还能救你。
最后,今天新发布了第三期的“21天行测疯狂冲刺计划”,请一定要跟紧节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