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霜降,冬天就来了最后一波看桂花的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74237.html

关于杭州的桂花,坊间有这么一条传说:说是灵隐寺曾有个叫德明的烧火和尚,在中秋夜半时分去伙房烧粥,忽听窗外有“滴答”作响的雨声,开窗一望只见有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从月光中洒下,落在寺边的山峰上。待颗粒落完,他就爬上山峰,寻一粒,拾一粒……拾了一满兜。

第二日,德明和尚把夜里拾来小颗粒给智一老和尚看。老和尚一看便道:“这说不定是吴刚砍桂树时震落下来的桂子呢!”于是,两人把这些颗粒种在了寺前寺后的山坡上。到第二年的中秋,灵隐寺旁开满了黄、白、红的桂花。德明和尚按不同颜色,把桂花唤为金桂、银桂、丹桂……至此,西湖四周就有各种各样的桂花了。

听过这个传说,大概才理解为什么宋之问能写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咏桂名句。

站在散落的桂子上,雅正的香气仿佛真能给人一种天上与人间相通相连的错觉。也难怪有人说,桂花是上天带给江南的恩物。

坦率的说,桂花是最不缺夸赞的植物,从古至今喜爱它、吟咏它的人着实太多。

白居易说,“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朱熹说,“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李清照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而杭州人不仅在八十年代一票一票地把桂花评选为市花,更是把“满陇桂雨”列入了新西湖十景。

若万花有灵,见人们对桂花的偏爱,恐足以妒忌千百遍。

当然,除了痴迷“金粟满目,泠泠桂香”的画面,不少人爱桂花是想借它的吉祥之意。

《红楼梦》第九回中写道,“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

桂花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视为吉祥之兆,凡科场得意、仕途得志,皆称“折桂”,对获得殊荣的人则赞为手捧“桂冠”。

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的桂花,配上如此吉祥的寓意,怎让人不生欢喜?谢懋词中“占断花中声誉”的说法,照此想来也实不为过。

以花入馔的习惯始于先秦,《楚辞》有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在轻晓朔风,香入鼻观的秋天,以桂花入馔,以桂花入茶,也自当不能错过。

但凡有空闲,巧手的老杭州人便会在家做上一份桂花糯米藕。白糯米拌上用桂花、糖浆腌渍的桂花蜜,塞入莲藕的孔隙,然后蒸熟。

吃的时候,切成厚片,先看一眼藕孔中滴溜溜的糯米,再满满咬上一口,浓郁的花香和甜糯的口感,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中的美食。

然后,就是桂花龙井了。桂花龙井讲求“茶为骨,花为香”,既不让花色夺去茶汤的清雅,也不让花香盖过茶香。

据说,制作此茶需要在凌晨两三点采集带露水的桂花,然后将桂花与龙井叠放在竹篾里阴干,最后放到石灰缸里窨制十余天。

制成后,冲泡一壶,喝来扑到喉头口的都是香。

桂花虽身为传统十大名花,但生性朴实,极好伺候,经冬不凋,杭州不少地方都是赏桂的好去处。

除了花多人也多的满觉陇外,恐鲜有人知,在西湖西南侧的山峦中,竟还有一个绿地如茵,三步一桂,人少意浓的赏桂点——浙江宾馆。

这里,千株金、银、丹桂沿步道密密排开,风吹过,还能偶遇一场“桂花雨”,实在是道不尽的美好。

尽管诗人笔下多是风雅的桂花形象,但看过浙江宾馆的千株金、银、丹桂后,才觉现实中的桂花更像一个大小姐。

一方面,女人心机,偏在百花凋敝时,开出盏盏金色小铃铛,在风中发出声声脆响,让人神清气爽。

另一方面,性情轰烈,一开便是满树齐开,不留余地,大有香动全城,舍我其谁的气派。

相比于其他花卉的妖艳、浓深,似乎只有桂花大小姐真正走进了杭州人的生活。

赏桂花、食桂花、闻桂花……怎么你都会沾一样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qd/11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