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蜚声世界文坛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居然说过这样的话,让我震惊不己,一查民国语言史,更为让人震惊的是的除了鲁迅先生外,诸如谭嗣同、钱玄同、陈独秀、吴玉章、刘半农、瞿秋白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大师,都强烈要求废除汉字。这班专家大师们号招用拉丁文取代汉字!这其实是时代的悲哀,封建文化的腐朽和虚伪导致他们对于国学的偏见愈加严重,激进的时代产生了激进的、矫枉过正的方案,其实挽救中华民族不是靠废除汉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发出这些呼吁的专家们都已作古,汉字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这是因为国力的强盛让文化也自信了起来。说了这么多,是要说我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有文化自信的人,汉语言的忠实拥趸,这可有事实依据的,具体表现在我英语至今停留在初一上学期水平。我高考的英语成绩25分,而且这25分还是瞎蒙的,完全按照四分之一概率得来的,但这还不是我的最低纪录。我英语还考过4分,那还是在上高中阶段,有次模底考试,老师监考严,我居然没有抄到,考完后自感考得太差了,无法向老父亲交待。于是晚上偷偷跑到到外语老师办公室(从二楼窗户翻进去的,当年颇有燕子李三的风范。),刚考完的试卷正静静地放在办公桌上。我强忍兴奋的心情,拍拍砰砰直跳的胸口,点亮了随身携带用黑布蒙好的小手电,幸运地找到自己的卷子。我发现老师只改了一张试卷,那也得谢天谢地!我按照老师改的那张试卷打勾的部分修改了自己的卷子,为了不让老师疑心,特别还留了几题没改,我怕自己猛然考个一百分会吓着老师和我的老父亲。改完后回家安心的美美的睡了一觉。但结果吓坏了所有人,我的英语至暗时刻来临了,过了几天上英语课发布成绩,英语老师破天荒地第一次表扬了我:我真佩服你,我还第一次发现有英语考4分的,都是选择题啊,按概率也不应该是4分呀!你真了不起啊!我看你有些明明写对的题也被你改错了!然后将卷子扔我脸上了。我烦闷、纳闷、郁闷啊,我明明改过了呀。后来才发现老师改的那张卷子是将错的都打了勾,我得了4分是留下没改的那几题蒙的……所以让我无比庆兴的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汉字得已传承与光大,否则万一改成了拉丁文,说不定我到今天还不会说话!儿子的外语水平已碾压我,陪儿子读外语平时都是我老婆,她外语还不错,至少通过了硕士考试。偶尔我也陪下,发现我一句也听不懂,看他读得叽里呱啦,像模像样的,也不知是对还是错,不过我也算安心了。在我们整个家族,除了没念过书的文盲(好像没有),我外语是最差的,小外甥女在美国读的硕士,英文比中文还顺溜。而我父在建国初期参加高考,当时英语考是是一篇写一篇英文作文,他当年写得洋洋洒洒,得了高分,堂哥外语过八级。而小叔许孔璋先生,六十多岁时自学英语,两年后还翻译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那些年去他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那认真地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词典,心中极为感慨!其实在我小时父亲就对我讲,外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功课,只要坚持就行了。你一天背一个单词,一年就会个,十年就0个,多简单,稍稍搞下就行了,当时我也这样想,但到今天,我会的单词还不到36个年,我在某中学办公室当秘书,当时学校与英国哈尔顿市一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友好学校校长带队来铜交流,我负责接待工作。来了一大班子老外,叽里咕噜的,讲话一句也听不懂,而翻译主要为领导服务,我们喽喽们跟在后面大眼瞪小眼。在参观学校绘画展时,有个老外突然很激动的指着一幅水墨画公鸡问我:Whatisthis?这句我还是听得懂的,可我忘了公鸡英文怎么说了,急中生智回答:eggfather!eggfather!老外连声“耶耶耶”,居然听懂了,在我个人外交史上,这是零的突破。写此小文一篇,与将英语已还给老师的朋友们共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