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导游应该了解的清代服饰等级

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当时的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清代妇女服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汉族妇女服饰,初期还是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是窄而瘦长的,大多穿时要在外面加件坎肩。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

  

皇帝朝冠

  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4条,中间饰有东珠4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4条,各饰东珠4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15颗。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

清.皇帝夏朝

  

龙袍

  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皇帝冬季龙袍

清.皇帝夏季龙袍   

清.龙袍细节

  

皇后朝冠

  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冠顶呈宝塔形,分三层,每层贯东珠各一颗,每层冠都有金凤,上饰东珠各3颗,珍珠各17颗,上衔一颗大东珠。朱纬上周缀七只金凤凰,每只凤凰身上饰东珠9颗,猫睛石一颗,每只凤凰的凤尾装饰珍珠21颗。冠后饰金翟(雉鸟),翟鸟下垂珠结,由五行珍珠平排垂挂,每行有64颗珍珠串联,这种装饰称作"五行二就"。冠后从冠檐里边下垂倒葫芦形护领,护领下端垂明黄色丝绦两条,末缀宝石。冠左右缀青色缎带。皇后夏朝冠以青绒制作,其它造型与冬朝冠相似。

  清代皇后朝冠(选自《大清会典图》)

清.皇后冬季朝冠

清.皇后朝冠

  

朝褂

  皇后朝褂均为石青色,用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上绣各种纹饰。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珠宝。朝褂都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时胸前挂彩,领部有镂金饰宝的领约,颈挂朝珠三盘,头戴朝冠,脚踏高底鞋,非常华美。

  

百官冠帽

  百官帽子的 部分装有顶珠,原料多为宝石,颜色有红、蓝、白、金等。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无顶珠者,即无品级。

清.一品顶戴

清.二品顶戴

清.三品顶戴

清.四品顶戴

清.五品顶戴

清.六品顶戴

清.七品顶戴

清.八品顶珠

清.九品顶戴

  

翎子

  清代戴礼帽时,一般在顶珠之下都装有一支6-px长的、用白玉或翡翠制作的翎管,这翎管主要是用来安插翎枝的。清朝的翎子有花翎、蓝翎之别,以花翎为贵。花翎用孔雀翎毛,有一眼、二眼、三眼之分。所谓"眼",就是指翎毛尾梢的彩色斑纹。孔雀翎中,又以三眼最贵;蓝翎则以鹳羽为之,无眼。清朝翎子的装法是将翎子拖在脑后。

清.翎管

清.双眼花翎

 

补服

  清代补服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明朝官服的直接承袭,补服是清代文武百官的重要官服,也是清代的礼服。补服以装饰于前胸及后背的补子的不同图案来区别官位的高低。皇室成员用圆形补子,各级官员均用方形补子。补服的造型特点是:圆领,对襟,平袖,袖与肘齐,衣长至膝下。门襟有五颗纽扣,是一种宽松肥大的石青色外衣,当时也称之为"外套"。

清.官服

  清代补服的补子纹样分皇族和百官两大类。皇族补服纹样为:五爪金龙或四爪蟒。圆形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各品级文武官员纹样为: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鶒鸂;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雀。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子;三品用豹;四品用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和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清.亲王

清.郡王

清.贝勒

清.一品文官

清.一品武官

清.二品文官

清.二品武官

清.三品文官

清.三品武官

清.四品文官

清.四品武官

清.五品文官

清.五品武官

清.六品文官

清.六品武官

清.七品文官

清.七品武官

清.八品文官

清.八品武官

清.九品文官

清.九品武官

钿子(用金属宝石等镶嵌的头饰)

  清朝贵族女子平日梳旗头,还有一种类似冠的头饰,叫做钿子。钿子实际上是一种珠翠为饰的彩冠。戴在头上时,顶往后倾斜。前后均以点翠珠石为饰。钿子的材质有金、玉、红、蓝宝石、珍珠、珊瑚、 、玛瑙、绿松石、翠羽等

簪、钗、步摇、耳挖簪、扁方

  簪、钗、步摇、耳挖簪都有簪首和挺两部分,在簪首以珠翠、宝石、点翠等工艺制成华美的花饰。清代的簪花追求精工写实,尤其工细复杂的是镀金点翠镶嵌珠宝翠玉的花簪,内容有九子玩花、蝴蝶闹春、双龙闹珠、五福捧寿等等。耳挖簪一般在簪挺的中段施加纹饰,有珊瑚珠嵌成万寿平安如意文字、金点翠嵌东珠寿喜盘长等等各种花式。扁方一般为长方条形,有沉香木嵌珠翠碧玺花鸟,玳瑁嵌金、珠花凤等繁缛精工的花式,也有平素光洁,以呈现玉质为主的翠玉扁方,显得晶莹高贵。

清.景泰蓝簪

清.银钗

清.珊瑚首步摇

清.金镶玉扁方

  

护指、搬指与戒指

  满族女子以凤仙花或指甲花染指甲的风习由来已久,贵族女子留长指甲,用金片或白银铸成的指甲套来护指。清代用金银作成的指甲套,纹饰极为华丽。

清.护指

  搬指原是古代射箭钩弦的,清代的搬指则是贵族男子戴于右手拇指上的饰物(也有左右拇指都戴的),多以翡翠、碧玺、玛瑙、珊瑚、水晶、金、银、铜、铁、瓷等制作。有的刻有御题诗词,有的巧制纹饰,或朴素无纹。

清.翠扳指

清.象牙扳指

  清代的戒指用各种不同珍贵材质精工巧作,有金龙赶珠、金凤戏珠、镂空嵌珠梅花、镂空花卉草虫、平安如意等精美绝伦的纹饰。

清.镂空玉戒指

  按满族人的传统习俗,外出行猎时都在腰间系挂装食物的皮囊,便于在远途中充饥。后来,他们仿效汉人用绫罗绸缎等丝织品制作荷包、香囊、褡裢、火镰袋、扇套等既实用又有装饰意味的小挂件,佩挂在腰带两侧。而女子则把荷包、香囊等挂在钮扣上,后来又有镜套、牌套、表套等织绣小件。

清香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烟荷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织绵荷包(传世品)

  

瓜皮帽

  瓜皮帽是以六瓣合缝的便帽,也称"小帽子",取其六合一统之意,创自明朝。其质料夏秋用纱,春冬用缎,颜色多为黑色,里子用红色,讲究的还用锦缎滚边。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都是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都为软胎,取其便利,不戴时可折起来装入衣袋里。便帽上有"结子",结子一般是用红色丝线编成的,有丧则用黑色或白色;结子的大小,也随流行而变;也有不用帽结而以珊瑚、水晶、料珠等代替的。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的帽准作为装饰,这种帽准一般多用玉,也有用碧霞珠宝的。

  

马褂

  清代男子一般的装束是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长腰带。马褂长至肚脐,左右侧缝和后中缝开衩,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有的袖长过手,有的袖长仅至手腕,开襟形式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女式马褂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长的)、舒袖(袖不及手臂长的)两类。衣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与男式马褂差不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饰。

  

马甲

  清朝男式马甲有一字襟、琵琶襟、对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都有立领。多纽式的马甲在前身腰部有一排横列的纽扣,穿脱很方便。马甲四周和襟领处都镶异色边缘。女式马甲的式样有一字襟、琵琶襟、对襟、大捻襟、人字襟等数种,多穿在外面。工艺有织花、缂丝、刺绣等。花纹有满身洒花、折枝花、整枝花、独棵花、皮球花、百蝶、仙鹤等等,内容都寓有吉祥含意。清中后期,在马甲上施加如意头、多层滚边,除刺绣花边之外,加多层绦子花边、捻金绸缎镶边,有的更在下摆加流苏串珠等装饰。

  

旗髻

  旗髻指"两把头"、"大拉翅"等满族头髻。两把头的梳法是先将长发向后梳,分为两股,下垂到脖后,再将两股头发分别向上折,折叠时一边加黏液,一边复压使之扁平,微向上翻,余发上折,合为一服,反复至前顶,随用头绳(红丝线或棉线绳)绕发根一圈扎结固定,其上插扁方,余发绕扁方上,使扁方与发根之柱状合成T字形。前戴大花卉及珠结,侧面垂流苏。后来,旗髻逐渐增高,两边角也不断扩大,上面套戴一顶形似"扇形"的冠,一般用青素缎、青绒做成,称为"旗头"或"官装",俗称"大拉翅"。

一字头

大拉翅

  

旗鞋

  受祖先削木为履的风习影响,满族女子穿木底鞋,称为"旗鞋"。其特点是在鞋底中间部分有一个高10厘米左右的高底,高底的形状有的像花盆,称为"盆底鞋",有的像马蹄,称为"马蹄底鞋"。鞋跟都用白细布裱蒙,鞋面用刺绣、穿珠绣等工艺施加纹饰。

  缎钉绫凤戏牡丹纹高底旗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肩

  云肩是女子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清代多在女子婚礼服上穿用。清末江南女子梳低垂的发髻,恐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贵族女子所用云肩,制作精美,有剪彩作莲花形,或结线为缨络的,也有以珍珠穿织而成的。

  

一口钟

  一口钟就是斗蓬,是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清朝的一口钟有长短两式;领子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三种,男女都穿。行礼时须脱去一口钟,否则被视为非礼。女子所穿的一口钟,用鲜艳的绸缎作面料,上绣纹彩。冬天为了御寒还有以裘皮为里子的。

缎地盘金龙斗篷(传世实物)

  清朝的铠甲分甲衣和围裳,戴盔帽。清代盔甲中以大阅甲最为精美,它的特点是不用金属,而用金线在黄缎上绣出金版纹,代替甲上的金属叶。胄(盔帽)用牛皮制,髹以漆,嵌以东珠,并饰有金梵文。甲衣的护领、护肩、护腋、前胸后背、前挡、袖端上都绣有串珠绣的龙纹和彩云、寿山福海纹。下面的两幅围裳各饰行龙戏珠,以金版纹间隔,行裳侧边及底边饰升龙和行龙。护心镜亦以云龙纹板围护。富丽威严,精美无比。

清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绘乾隆帝南苑阅兵的《大阅铠甲骑马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播正能量.转发朋友圈

中国好导游好领队-请加京鹰







































白癜风传染人吗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pb/3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