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月宫桂树虽高却并无一长得太长而伸展出

文章里,神都猫介绍过,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人过中秋节还不怎么赏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快,大分裂时代结束,李唐皇朝一统天下,开创辉煌盛世。唐人怎么过中秋?我们先来看看唐初诗人李峤所作的《中秋月·其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大意是,月亮的盈亏变化,都在遥远的青天之外,东风万古吹拂,不曾停歇。究竟是什么人身处月球,种下飘香丹桂啊?你瞧月宫桂树虽高,却并无一根横枝长得太长、伸展出月亮外,真是够神奇的。

谁在月宫种丹桂?这个问题,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其所著风俗传奇杂集《酉阳杂俎》里给出了两个答案——

第一,古人云月中有桂树、蟾蜍,月桂高达五百丈,底下总有个人在不停砍树,可每回刚砍开个口子,这口子立马就合上,全白砍了!砍桂树的倒霉蛋名叫吴刚,西河人,原本也是位修仙人士,因犯了过错,被罚上月亮砍树来。所以呢,桂树谁种的,仍旧不知道,但世人皆知吴刚天天砍它,永远砍不断。

第二,月亮上根本没桂树!那又是怎么回事儿?段成式写道,佛经有言,须弥山南面生长着阎扶树(一种大树),月亮经过须弥山,阎扶树因为过于高大,便在月亮上映出了婆娑树影,咱们凡人再在地球上望月呢,望见的阴影实则来源于须弥山。

段成式更讲述了唐人中秋玩月的奇遇——唐穆宗在位的长庆年间,有人于八月十五夜里赏月,眼瞧着月光照进树林,异常明亮,仿佛铺了一大匹闪闪发光的布料。这人深感好奇,跑去林子寻找那片耀眼月光,就看到只大蛤蟆,后背金灿灿的,弄了半天,其实是它在闪烁金光。它是不是月宫蟾蜍?那可没人知晓,毕竟,凡人也捉不住这神奇动物来研究一番啊!

唐人不仅仅开始在中秋玩月,更寄托起了思念之情,如“远思两乡断,清光千里同”,这是白居易于《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一诗里所写的一句。“梦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字,刘禹锡与柳宗元友善,又跟白居易唱和,关系非常好。白居易中秋望月,眼看月光一照千里,明洁清莹,天地间浑似水晶宫,自己同友人却分隔两地,不得相见,遥遥思念,此时此刻,也就月亮最懂他的心。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这出自白居易另一首对月感怀诗,名叫《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元九”是谁呢?就是白居易的挚友、诗人元稹。“三五”即十五日,“三五夜”指的正是中秋节当晚,元稹身处距离白居易二千里外的地方,他那颗思念故人的心啊,这次又只有月亮知道了。

中秋赏月,要不要吃点儿好的,再痛饮美酒?刘禹锡在《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一诗里这样写道——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刘禹锡等于在对白居易讲,老朋友,咱们中秋玩月,吃好喝好啊!由此可知,我们现今过中秋赏月、吃月饼、以月圆寓意团圆等,其雏形出现在唐代。盛唐落幕,雅宋到来,宋代人又怎么过中秋节呢?且听神都猫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mhaimaa.com/hmpb/11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